“醫改不能兩頭‘熱’中間‘冷’!”7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中華醫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廣東團全體會議上的發言,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他解釋道,兩頭是“政府和百姓”,對醫改熱情十足;但中間的醫務人員積極性卻不高,態度不鮮明,大城市公立醫院的醫務人員更是如此。
對當前醫改推進中的難題,鐘南山一一剖析,引起現場共鳴,掌聲連連。
醫務人員不是醫改對象,而是醫改主力軍
鐘南山拿出這樣一組數字,全國醫務人員有522萬人,綜合性醫院有85萬人,其中50萬人還是中華醫學會會員。
身為中華醫學會理事長的鐘南山格外著急:“這些人是引領我國醫療衛生發展的精英,他們最懂醫療衛生的內在規律,但他們的積極性不高。”
原因何在?鐘南山從精神動力和物質動力兩個層面作了分析,並“出招”破解。
“應該説,改革開放後醫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於系統體制上的原因,醫療的公益性沒有得到突出強調,衛生投入佔GDP比例愈來愈少,百姓自掏腰包比例越來越高,社區醫療能力不斷萎縮,大醫院與小醫院差距越來越大,百姓都涌到大醫院,造成看病難、看病貴。”鐘南山説,這個結果不能算到醫務人員頭上,但不少醫務人員存有思想負擔。
從物質層面看,醫務人員在認識上也有誤解。鐘南山説,目前對醫改較普遍的直觀看法,是要降低醫務人員的待遇。“實際上,醫改目的是增加公益性和廣覆蓋,降低成本,減少不合理開支,調整醫療過程中的技術價值,成功的醫改應使醫務人員得到合理待遇。”
“醫務人員不是醫改對象,而是醫改的主力軍。”鐘南山大聲呼籲,在當前改革推進中,社會層面要對醫務人員予以鼓舞,醫務人員本身也要轉變觀念,從而賦予醫務人員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