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奚曉明:通過司法保障降低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

  時間:2009-03-03 13:03    來源:新華網     
 
 

  專訪奚曉明: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新華網 文濤攝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文濤 申楠)司法公正是近年來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司法保障,是人民法院發揮審判職能,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重要表現。在金融危機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影響和衝擊的大背景下,人民法院如何應對?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本場訪談由新華網與搜狐網合作。新華社《對話高端》欄目同時推出本場訪談電視版,將在東方衛視、陜西衛視、黑龍江衛視、廣東衛視、雲南衛視播出。

  應對危機,人民法院應當有所作為

  記者:金融危機對我們國家的經濟造成了一定影響,大家都很關心,能不能通過司法審判推動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在這方面最高法院做了哪些努力?還將採取哪些措施?

  奚曉明: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和衝擊正在逐步顯現。這些影響和衝擊,有相當一部分,轉化為法律爭議,通過訴訟,進入到人民法院。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數量大幅度上升,我們初步統計了一下,全國民事案件前些年每年都是500萬件到550萬件,但從去年2月到今年2月一年里上升了20%。增長的案件類型主要集中在借款合同、買賣合同、房地產和勞動爭議這幾類。其中,勞動爭議案件上升的幅度最大,上升了97%。為什麼勞動爭議案件增幅這麼大?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企業經營狀況下滑,停產、歇業、裁員的比較多;二是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勞動者的維權意識顯著增強;三是訴訟費大幅度下調,根據2007年4月新修訂實施的《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以後,勞動爭議案件每件只收取10元的訴訟費,而且還可以申請減免,勞動者訴訟維權的成本顯著較低。針對這些情況,最高人民法院近期下發了《關于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若幹意見》,全國各地法院為應對危機,保障社會經濟平穩發展,也先後都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

  不告不理,是司法被動性的一種體現。但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司法審判工作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也應當有所作為。我們提出,"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工作方針,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通過依法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在金融危機的應對方面,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項舉措:

  一是在工作方法上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和統一。比如說對雖然暫時資金困難,但技術先進、產品有銷路的企業,我們提出要慎用保全措施,盡量做債權人的工作,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行。如果我們把企業銀行帳戶、廠房設備都封掉了,企業完全破產關閉,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的振蕩可能會更大。

  第二,我們要求各級法院注意通過司法審判維護正常的市場退出秩序。企業生要進行登記,死也應當經過清算程序,不能讓企業主卷款而逃,一走了之。如果企業投資人把企業財產挪作他用,人民法院還要依法追究投資人的法律責任。

  第三,通過破產重整程序促進企業再生。企業資不抵債,進入破產程序的,我們要求各級法院在破產程序中盡可能的通過破產重整程序,促成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實現“再生”。

  記者: 對廣大農民群眾來說,人民法院似乎離他們比較遠,同時他們也希望得到及時的法律服務,人民法院這方面有什麼具體的舉措呢?

  奚曉明: “三農”問題中央高度重視,解決好三農問題,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一直以來,人民法院也非常重視三農問題。一方面,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法律需求增長很快;另一方面,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律師、法律工作者非常少,廣大農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和能力還比較有限,法律服務還相對比較落後。因此,提高農民依法維權意識,提高為農服務的水平,非常必要。就人民法院來說,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堅持“三個面向”大力加強人民法庭工作。三個面向,就是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法院服務 “三農”,最主要的窗口在人民法庭。全國有一萬多個法庭,其中有95%在農村。以法院的訴訟程序為例,根據“立審分離”的原則,立案需要到人民法院的立案庭,開庭審判則在人民法院具體的審判法庭。由于人民法庭一般設在農村,而法院的立案庭一般在縣城,農民群眾來回跑就會覺得不方便。現在,為了便于農民朋友起訴,我們要求實行人民法庭直接立案,也就是說在家門口的人民法庭就可以直接立案,直接審判,不用再跑到在基層法院的立案庭去申請立案。同時我們也要求建立巡回審判制度,電影《馬背上的法院》中反映的就是巡回審判方式,在新時期,馬錫五式的審判方式應當進一步發揚光大,賦予其新時代的特色。

  第二,積極推動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的建立。打官司其實也有消極影響,中國有個俗語,"一場官司十年仇",特別是鄰里之間、親屬之間,贏了官司傷了感情,所以我們主張建立多元化的解決方式,既注重效率也注重效果。比如說人民調解組織,每個村鎮都有這樣的組織,包括城市的居委會,他們生活在人民群眾當中,可以及時調解糾紛,化解社會矛盾,如果在進入訴訟階段之前就可以把糾紛調解解決,就沒有必要都到法院打官司。我們現在還探索協助調解的方式,比如說,一個案子如果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邀請第三方協助法院調解,更好的化解矛盾糾紛。

  第三,加大司法救助的范圍。法院打官司要收訴訟費,確實有一些農民朋友沒有錢打官司,因此我們要求各級法院對符合救助條件的農民朋友減收、緩收甚至可以免收訴訟費。

  第四,提高訴訟效率。農村發生的官司通常不像商業官司那麼復雜,我們要求基層法院和基層法庭盡可能用簡易程序審理這類案件。建立健全基層人民法院案件繁簡分流和速裁工作機制,提高訴訟效率。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並經對方同意,可以依法進一步簡化簡易程序的相關環節,充分發揮簡易程序的效率優勢。

  五是積極主動開展法律服務,最大限度推動農村社會依法治理和全面進步。全面落實當事人權利義務告知和訴訟風險提示制度,著力加強對農村貧困群眾或文化水平較低當事人的訴訟引導和幫助。

  第六,完善農村的人民陪審員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是我國司法民主一個很重要的體現。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將盡可能地擴大陪審員隊伍,選擇返鄉的農民、軍人加入到其中,因為他們生活在群眾當中,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糾紛調解。
 
  新類型案件不能因為沒有法律依據而拒絕裁判

  記者:據我們所知,在當前的商業案件中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的案件,比如說出現一些虛擬財產糾紛案件,對于這些新型財產的保護將採取什麼樣的手段和措施呢?

  奚曉明:現在社會經濟生活變化很大,法院總是不斷面臨新的案件類型,但是法官不能因為沒有法律依據而拒絕裁判。這一類案件官司打上來了,怎麼樣也要判下去,沒有相應的法律根據怎麼辦呢?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對新類型案件進行研討,可以依據現行法律的規定和基本原則,研究制定相應的司法解釋,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記者:在法官和律師的隊伍建設上,中西部地區相對薄弱,怎樣加強中西部法官的隊伍建設?

  奚曉明:一是根據中西部地區的客觀情況,我們與司法部協商,適當放寬國家司法考試的錄取線,為中西部地區補充急需的法律人才。二是根據中央司法體制改革的部署,將通過考試選拔一些優秀的軍轉幹部、復員、退伍軍人到政法院校學習,畢業以後定向補充到中西部地區的政法機關,這其中,也包括人民法院。第三,我們通過加強法官培訓,進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區法官的素質。每年最高法院都組織專門的講師團到中西部地區培訓法官,包括我們的法官學院也經常辦這樣的班,來提高中西部地區法官的業務素質。

  記者:從某種意義來說,判決書既是和雙方當事人的溝通,社會的溝通。民事案件的審判書有沒有可能通過上網等手段公布出來?

  奚曉明:我們正在著手推進這項工作。比如就最高法院而言,涉外的文書和知識產權方面的裁判文書基本已上網公布。有一些省,如北京、河南等地已經提出來,要把全部判決書在網上公布。在確保維護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和國家機密的前提下,我們將進一步推進這項工作,通過公布裁判文書,讓更多的群眾從中了解法院工作,學到法律知識。

  記者:今天在採訪您之前,我們隨機採訪了幾位網民,他們提出了一些要求:第一是普及法律知識;第二要求司法公開,要體現老百姓的聲音;第三是要求提高效率。您怎麼看待這些意見?

  奚曉明:我覺得這些要求都是正常的,我們也正在為此努力改進。就法律知識的普及來說,人民法院組織法當中有一條規定:“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忠于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實際上我們開庭也是一種活生生的教育。最近我們提出來,公民憑有效身份證可以隨時旁聽,法庭要象電影院一樣,讓群眾隨時可以來旁聽。

  對于司法公開,首先是要程序上公開,凡是能夠公開的都要公開,包括庭審、判決書。光公開還不行,還要讓群眾盡可能的明白,用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把道理說明白。

  法院的效率問題,我們也曾經提到過,公正和效率是審判工作的生命線。在法律中規定審理期限的國家不多,而我國規定一審6個月,二審3個月。目前,就整個法院係統的效率來說,能夠在審限內及時審結案件的有90%以上。一些案件有其特殊性,確實是不易快審、快結,有的時候一些案件還需要冷處理,當然這不是常態。全國法院在這方面把握的很嚴,絕大多數都要求在法律規定的審限內審結,如果不能在法律規定的審限內審結,院長可以批準延長一次,如果還不能在審限內審結的,再報上級法院批準。

  記者:您從事司法工作20年,個人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奚曉明:法院的審判工作,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要為本國的根本利益服務。在我國,為大局服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和使命。人民法院要通過依法行使審判權,積極維護穩定,保障經濟發展,推進社會和諧。

  記者:您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長,又是大法官,這次採訪也是和公眾的一次溝通,您希望對基層法院的院長講什麼?對普通的公眾講什麼?

  奚曉明:作為法院的一員,我希望全國法院能夠以公正、高效的審判樹立司法權威,我們每一個法院工作人員都要爭光,不能抹黑。對公眾來講,我們要按照"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工作方針,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全力提供司法保障。同時,我也希望廣大群眾理解法院的工作,支持法院的工作,為人民法院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認真吸收改進。

200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