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代表委員積極提出議案提案 情係國計民生
 
 
  來源:      日期:2007-03-12 13:53

        每年的兩會,代表委員們都以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提出議案提案,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關注國家的發展,關注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為社會進步、民生改善作出積極貢獻。

     11日是全國人大設立的議案日,代表們一早就開始忙碌著修改議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何曄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3月10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共收到代表建議2011件,交付審議的議案達518件。十屆全國人大四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在會議期間提出並被交付審議的議案共有2976件,提出的建議共有23232件。

     據何曄暉介紹,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收到的6511件建議中,目前已經解決或正在解決的1810件,佔28%,已制定解決方案或列入工作計劃的3198件,佔48%,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3月9日是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案截止日。記者從大會提案組獲悉,截至下午2時,大會共收到提案4516件。大會提案組副組長張怡説,去年大會收到5030件提案,這次大會提案數量有所下降,但品質普遍提高。“這説明《全國政協關於加強和改進提案工作的意見》下發後,提高提案品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張怡介紹,這次提交大會的提案大都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諸如發展現代農業、醫療衛生改革、推動教育事業、振興傳統文化、生態環境保護、收入分配差距等。其中,經濟建設類提案佔44.65%,非經濟建設類提案佔55.35%。

     每一件好的議案提案的産生都離不開代表委員們高度的責任心。這些議案和提案,都是代表和委員在認真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的,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朱蓉先:一件“偶然發現”的提案

     13:30,熱鬧了一上午的京豐賓館安靜下來了。大廳一隅,一位依然忙碌的女委員正忙著記錄、翻看資料、低頭沉思……

     這位委員,就是民進北京市委常務副主委朱蓉先。今年兩會,她將提交一份關於從國家層面解決京津冀區域統籌發展瓶頸的提案,建議將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成立由國務院牽頭的協調機構來統一協調三地發展。而這份提案的形成,來自於她對於民情民意的留心關注,對國家發展的高度責任。

     一個偶然的機會,朱蓉先在北京市政協看到一份由京津冀地區的普通群眾撰寫的呼籲,內容雖然簡單,想法卻令人眼前一亮。朱蓉先委員幾經週折,終於找到了這項呼籲的牽頭人,並與小組全體成員進行了討論。之後,朱蓉先委員查看了大量相關資料,還去實地調研。最初的呼籲書被改動了六七稿,添加了大量翔實的資料,變成了現在她手中這份規範、具體的提案。

     “就這可能還會改,改到我們都滿意為止。來自群眾的合理呼籲,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這是政協委員神聖的職責。”朱蓉先委員微笑著説。

     高發水:五年執著情

     來自新疆代表團的高發水代表每年都一直帶著一件議案,那就是希望國家修建一條由新疆經內蒙古通往北京的大道。作為哈密地區的副專員,他深知新疆與內地因距離遙遠而帶來的種種不便與閉塞。通過調研他發現,在古代就曾有過一條由新疆哈密進入內蒙古,再到北京的便道。如果這條路修通,要比目前我國312國道近大約2000公里,不僅能節省許多運輸成本,還能縮短新疆與北京的距離,更能加快公路沿線各地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帶著這個思路,從當選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後,他在每年參加會議時,不斷地提出這件議案。

     今年,他見到記者後説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件議案終於被有關部門列入了今後國家的發展規劃中。“當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能為當地百姓做成一件事,我覺得也值。”

     姜德明:殘疾與夢想

     姜德明是江蘇省射陽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第九、第十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從1998年初當選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他連續多年提出的議案數居各代表之冠,十年間共提議案180余件,採納151件。

     這個在理髮、買菜、坐公交的時候都注意關注民生問題的代表,是個高位截肢的殘疾人。1990年,他患骨癌截斷左腿;1994年,癌細胞轉移至肺部,切除一片肺,拿掉兩根肋骨。

     令姜德明經歷磨難最多、也最興奮的一件議案是《農産品品質安全法》。在1999年全國人代會上,姜德明最先提出“關於蔬菜實行無害化生産的建議”,並從2001年起連續6年向全國人代會提交《農産品品質安全法》議案。其間,有人反對姜德明的看法,但更多的是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對他的鼓勵。後來,《農産品品質安全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審順利通過並於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通過一件議案催生一部法律,姜德明著著實實地觸摸到了他“讓老百姓喝上純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的夢想。

     姜德明説,今年可能是他當人大代表的最後一年了。但他仍然在認認真真地收集資料,各地的人們也還在繼續寫信、發短信給他,反映各種問題。(記者 王瑟 王斯敏 謝文 沈亞軍)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