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籲請國家支援皖南古村鎮保護利用”的建議
 
 
  來源:      日期:2007-03-09 13:05

 

     安徽代表團 李修松代表

     皖南古村鎮(落)主要分佈於安徽的黃山市和宣城市部分地區。這一帶保存較完好的古村落(鎮)約四五十座,分佈在這一帶的徽派古建築10000處以上(含許多明代建築),立體地濃縮了徽文化,體現了居住建築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徽文化是古代徽州地區積澱下來的歷史文化,研究徽文化所形成的徽學如今已是海內外聞名的地方顯學,其內涵包括徽商(明清時執全國商業之牛耳)、宗法、教育、歷史、文學、宗教、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劇、徽派雕刻、徽派刻書、徽派版畫、徽派盆景、文房四寶,以及反映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大量圖書文獻、契約文書等的研究,還有豐富的民俗、民間藝術資源,再加上以徽菜為代表的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資源等等,使其成為百科全書式的文化類型。而皖南古村鎮是承載、展示徽文化的載體。皖南古村鎮的佈局、外形、水系、水口園林等十分講究,大都遵循"枕山、環水、面屏"的居住理念;村內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築,反映了不同的功用,如有商人、官宦、教師、財主、平民之宅(其建築形式、體量及內部陳設各具特色),有祠堂(總祠、分祠、家祠)、更樓、社屋、牌坊、古塔及橋、亭等公共建築。而且,各個村落自成特色。

     徽派建築是全國七大民居類型保存較為完好的一種,其特點是粉壁黛瓦馬頭墻,以及精美的木、石、磚雕刻。徽派三雕除了精美的雕刻藝術外,還蘊含歷史、神話、儒、佛、道、民俗、戲劇等方面的豐厚文化資源,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就全國現存古村落(寨)來説,皖南古村落保存最多、分佈最密集,古建築最多最精,最具整體保護利用價值。所以早在90年代便作為我國古代民居、古村落(鎮)的典型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被命名"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這樣命名的用意是指整個皖南古村落(鎮),只是西遞、宏村因保護得好,先被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産。同時也是立足於整體保護皖南古村鎮。目前已有8座完整的古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在全國是最多的。因此,對皖南古村鎮(落)實施整體保護,意義十分重大。

     1、皖南古村鎮(落)及其所承載的百科全書式的徽文化,可以説是中華文明發展至明清時期在徽州地區的積澱。其居住理念、村鎮佈局、外形意蘊、三雕藝術、居住結構、傢具陳設、畫堂門聯、祠堂構建等極具深入研究價值。對其實施整體保護,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以縮影的形式保護中華文明,具有世界意義。

     2、2002年修訂的《文物保護法》明確將"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作為一種新的保護類型,由於皖南古村鎮保存較為完好,分佈較為密集,近年來又積累了豐富的保護利用經驗,所以完全可以將其作為試點,從國家層面率先對其進行保護利用,從而積累經驗,推動全國範圍內的同類文物保護。

     3、從總體上説,皖南古村落(鎮)的旅遊價值要大大超過黃山、九華山。古村鎮旅遊是極具潛力的新的旅遊類型。對該區古村鎮的保護利用,有利於形成文物旅遊的理論體系,對文物系統在處理文物旅遊事務過程中主動把握、切實貫徹文物工作方針至關重要。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開闢一系列旅遊熱線,從而使遊人上山看風光,下山觀人文,可以彌補山上旅遊淡季的不足,使淡季也旺起來。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古村鎮保護利用,走出一條利用文物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路子,意義十分重大。

     然而,這些古村落(鎮)的古民居由於年代久遠,大多亟待維修保護。由於地方政府財政投入乏力,許多古民居正處於損毀之中。同時,在經濟建設大潮中,古村落的環境風貌也正在被破壞之中。特別是在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熱潮中,皖南古村鎮既面臨新的考驗,也面迎來新的機遇。而國家文物保護經費近年增長較快,其中每個重點項目投入達三四億元人民幣之多。故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能夠從完整保護徽文化生態出發,從保護我國古村落、古民居類文物的典型出發,從支援中部地區崛起出發,將皖南古村落(鎮)納入國家文物保護的重點,同時也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文物保護利用的試點,統一規劃,整體保護,合理利用,為此特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我省文物系統計劃選擇該區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古村落(鎮),從完整保護徽文化生態,有機展示我國中世紀鄉村(含鄉鎮)文明的視角,逐步建立徽文化生態博物園區。建議國家文物局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及時將其納入重點項目規劃,按照國家重點項目予以支援。

     第二,目前,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等都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機遇,將古村鎮保護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努力予以推進。這對於當前新農村建設中防止簡單地拆舊建新、破壞文物,並利用文物促進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樣板意義。但是因缺乏文物保護資金,進展較為緩慢。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通過支援皖南古村鎮徽文化生態博物園區建設,使之與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通過古村鎮保護利用,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三,基於上述考慮,安徽省文物局已于2006年將皖南古村落呈坎、許村(都是國保單位)作為徽文化生態博物園區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物保護利用試點項目上報國家文物局。該項目以古村落文物保護為核心,兼及消防安全、環境整治、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搶救等,旨在完整保護古村落文化遺産及其環境風貌的基礎上,開展文物旅遊、古村農家生活遊、民俗旅遊等多种經濟活動,予以合理利用,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試點村徽文化生態得以完整保護,並通過合理利用,進而達到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成為利用文物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型。而且,通過該試點項目,可以在古民居保護利用方面積累經驗,如在國家資助古民居保護的方式、受資助的古民居産權人對文物保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的履行等方面探索一條路子,從而為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提供依據。由於這個項目是在文物部門直接管理和操作下進行,將實現文物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最佳結合,真正體現文物保護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故此,懇請國家文物局予以立項,作為重點支援。並通過這個試點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徽文化生態博物園區建設提供有益的經驗,併為保護利用皖南古村鎮文物資源,加快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有益的探索。

  來源:新華網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