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種田出黃金
 
 
  來源:      日期:2007-03-09 15:01

 

  兩會上,安徽省省長王金山代表高興地説,安徽去年全年糧食總産570多億斤,增産50多億斤,佔全國糧食增量的四成左右,全省農民也因此每人平均增收超過100元。這次增産不是因災歉收後的恢復性增長,而是“科學種田出黃金”。

  去年,安徽開展了“小麥高産攻關”和“水稻産業提升”兩大行動,旨在改變農民傳統種植習慣,著力提升糧食生産能力。在實施國家良種推廣補貼政策的基礎上,安徽從2005年秋冬種開始,實施“良種良法”配套補貼,使優質良種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重要技術有機結合,整合技術落實到戶,糧食單産、總産雙超歷史記錄。

  安徽的實踐表明,科技是促進糧食生産,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在我國,由於水土資源短缺,糧食生産基礎條件薄弱,以及自然氣候等原因,糧食“靠天收”的成分還比較大。要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就必須強化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一方面,增加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業技術裝備。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業科技研究,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讓科技真正成為農民種糧的“指路燈”。

  在我國,儘管旱育稀植、平衡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節水灌溉等關鍵農業技術早就具備並推廣,但目前仍有不少農村沿襲傳統種植習慣,雖精耕細作,卻不講究良法,施肥用藥漫天灑,不僅成本高,且污染重。良法不到位,農業設施和良種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這些情況表明,以科技促進糧食生産,哪個環節都輕視不得。我們不能僅僅重視農業設施投入而輕視良法推廣,不僅要把良種送到農民手中,更要讓良法普及開來。

  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無論是政策還是投入,無論是科技還是改革,都需要及時跟進。同時,還需要我們結合各地“三農”的具體情況,扎紮實實地把每一項工作做到實處。如此,我們才能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夯實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何  聰)

  《人民日報》 (2007-03-09 第06版)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