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陸資由“小” 變“大”

時間:2009-12-23 20:4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臺中12月23日電 題:期待陸資由“小”變“大”

    新華社記者 陳斌華

    海協會與海基會23日在臺中舉行陸資赴臺投資座談會,兩岸有關主管部門和産業界人士與會。會議務虛遠超務實,但仍備受媒體關注,蓋因臺灣開放陸資赴臺已半年,實際投資卻是臺灣主要貿易夥伴中最少的。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陸資竟成了“小資”,如何由“小”變“大”,是當前兩岸經濟合作的焦點問題。

    據臺方統計,截至11月底,臺方共核準陸資赴臺投資項目15個,金額僅有581.6萬美元。而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至11月,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2237個,實際使用臺資16.2億美元。截至今年11月底,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79743個,實際利用臺資492.8億美元。

    在主要貿易投資夥伴排名上,大陸是臺灣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卻是對臺投資最少的地區;在投資金額上,492億與0.05億確實“差很大”。造成如此強烈的反差,兩岸工商界普遍認為,主要原因是臺方對陸資限制太多,政策不明確,條件不優惠,環境不夠好。臺灣工商建研會理事長賴正鎰即指出,臺方有檢討調整開放投資項目、放寬限制,加強倡導,提供大陸企業更公平、合理經營環境之必要。已經入島投資的大陸企業也認為,對陸資採取事前許可制和嚴格管理條款,嚴限陸企投資領域與産業,不利於陸企在臺取得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地位。

    深究臺方種種不合理做法,根子還在於臺灣當局對陸資戒心太大,欲迎還拒。20多年來,大陸將臺資視同外資且“同等優先、適當放寬”,臺方卻將陸資視為“二等外資”,甚至擔心陸企赴臺會有政治考量。正是這種不正常的心態,衍生出不正常的政策,進而造成陸資變“小資”的不正常現象。

    正如臺灣工商界代表人士所言,任何資本都是將本求利,既要追求利潤,又須避免風險,讓投資實現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大陸實行市場經濟多年,且是世貿組織成員。臺灣各界若再戴著“有色眼鏡”看陸資,顯然已經落伍於時代,更無益於破解陸資變“小資”的尷尬局面。

    令人高興的是,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23日在座談會上表示,臺灣有關行政部門決定進行有關討論,將對陸資實施第二階段的開放。大陸人士對此表示歡迎,衷心希望臺方對陸資少一點戒心,多一點平常心,採取更積極的態度,拿出更有效的方法,創造更優良的環境,讓兩岸相互投資不僅有來有往,更要有聲有色,共創榮景,造福兩岸。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