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維多利亞港灣百舸爭流,中環商業區人潮涌動。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正以其特有的活力與優勢,沉著而自信地應對世界經濟不景氣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在與之隔海相望的澳門,經濟乃至旅遊博彩業的嶄新發展,正使這一聞名遐邇的“南海寶石”煥發出熠熠光彩。
“在保持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的前提下,港澳地區‘變’得更有活力和魅力。我們享受到了實行‘一國兩制’方針的實惠。”參加“兩會”的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普遍表達了這樣的看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恆興基立集團董事會主席施祥鵬說,“一國兩制”本身就包涵了一個“不變”與“變化”的辯證關係。他分析說,“兩制”是指國家主體堅持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香港、澳門則繼續實行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這就是“不變”;而“一國”表明香港、澳門是中國的一部分,祖國是香港和澳門的堅強後盾,港澳地區與內地關係愈來愈密切,其社會經濟發展的空間愈來愈廣闊,這就是“變化”。
香港國普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朱樹豪委員認為:香港在回歸後保持了健全的法制和規范的市場秩序,盡管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不景氣的衝擊,但成熟的自由經濟體制、豐富的市場經驗和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使香港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損失,保持了世界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
“香港去年仍被國際權威機構評為‘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係’和‘全球最好的營商地區之一’,這就是有力的證明。”香港工會聯合會理事長鄭耀棠代表說。
對于這些“不變”,澳門代表委員也有著相同的的認識。澳門日報社社長李成俊代表說,澳門基本法規定的“不變”,使澳門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近期的賭權開放進一步明確了“舞照跳、馬照跑、賭照開”的原有生活方式不變,到澳門的遊客人數不斷創造新高。
“回歸後,港人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享受了前所未有的民主與自由。”年逾八旬的全國政協常委、香港《鏡報》社長徐四民說:“昔日對于倫敦派來的總督,港人哪有發表意見的權利?港澳代表委員如今在京參與國家事務的決策和監督,是港澳同胞政治權利‘變化’的又一個體現。”
回歸後,香港、澳門同胞“可以分享祖國在國際上的崇高聲譽和偉大尊嚴”,這是港澳代表委員在談到“變化”時的一個共識。他們說,董建華、何厚鏵兩位行政長官分別進行了多次出訪活動;港澳各自作為單獨的經濟體,在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名譽董事長莊世平說:“現在港人持特區護照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享受免簽證入境的待遇,比過去方便多了。”
有祖國作為強大的後盾,港澳同胞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心里也“變”得踏實多了。香港新澤國際貿易公司董事長朱蓮芬委員親切地把內地稱為“母親”。她說:“香港經濟對外依賴性較強,很容易受到外部衝擊,但有日益強大的‘母親’作為靠山,遇到什麼困難我們心里都有底了。”
她說,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央政府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對危難中的香港是“雪中送炭”。目前為提振香港旅遊及零售餐飲業,內地又實施了取消“香港遊”配額的支持政策。“更重要的是這些關心和支持給港人帶來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回歸後的香港、澳門特區,與祖國內地的經貿關係“變”得更為緊密,這種緊密又使港澳企業界的發展充滿了更多的機遇。香港長江制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永棋代表說,香港以前在確定發展目標時,眼光局限在狹小的空間,現在可以依托廣闊的祖國內地進行更為長遠的規劃。有了這種規劃,香港打造“動感之都”,確保世界重要經濟中心地位就有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