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海峽兩岸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下,已經進行了二十三年的兩岸經濟貿易交流與交往,現在明顯進入了一個新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
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今年一月在紀念“江八點”發表七周年座談會上引人注目地提出“推動兩岸經濟關係,上升到一個新水平”的說法。他說,兩岸先後入世,“雙方都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也將接受相當程度的挑戰,面對共同的機遇與挑戰,兩岸同胞理應甘苦共嘗,相互扶持。”
在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期間,政協委員們對入世後兩岸的經貿合作和發展建言獻策,希望它能推動和平統一進程。
臺灣籍委員、浙江省臺辦原副主任石靜如指出,入世後,在兩岸各行業中,農業受到的衝擊較大。“兩岸農業合作有廣闊的前景,應當成為入世後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范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消除各種疑慮和誤解。”
“鑒于兩岸關係的特殊現實,兩岸間的任何合作,都是有其重要的政治意義。兩岸經濟合作已十余年,‘以經濟促政治’的作用在許多方面都有積極表現。”臺盟中央秘書長張華軍建議,大陸和臺灣應積極按世貿組織原則,制定和修改相關法規,同時抓住契機促進兩岸直接“三通”。
去年以來,臺灣同胞經受了經濟衰退與自然災害的雙重侵襲。委員們表示感同身受,他們希望臺灣人民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眾多委員表示,限制兩岸經濟合作的人為障礙,應當盡快拆除。兩岸經貿問題應該也完全可以在兩岸之間解決。一些臺籍委員呼吁,實現兩岸直接“三通”,勢在必行。盡快實現兩岸直航,是臺灣廣大同胞尤其是業者的殷切期望。
有分析人士指出,世貿組織畢竟不是政治組織,任何有關國際空間的不切實際的政治聯想,都不符合世貿原則。在這一方面,去年九月臺北抵制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峰會,就是一個失敗的例證。
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海峽兩岸的事情,是中國內部的事情,不需要借用包括世貿組織在內的任何國際場所。
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魏建國在與全國政協委員的交流中也表達了類似立場。他說,海峽兩岸應採取世貿組織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貿易往來。但兩者並不屬于國與國之間的多邊貿易關係,兩者問題應由兩岸之間內部協商解決。
觀察家注意到,在國際經濟陷入不振的形勢下,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幾乎是“天賜良機”。各種跡象顯示,大陸方面對于這個新契機可謂表現出了極大誠意。錢其琛為此表示,“我們願意聽取臺灣各界人士關于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密切兩岸經濟關係的意見和建議。”
能否使入世成為兩岸經貿的推動力,進一步擴大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這一次,端看臺灣方面的誠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