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第一條經驗就是理論創新

時間:2009-04-16 08:48   來源:人民網

  

 

顏曉峰(左一)、閆志民(左二)、嚴書翰(左三)與主持人(右一)合影

 

  由人民日報理論部和人民網理論頻道聯合主辦的“理論觀察家”欄目今天正式推出,這是一檔網路互動訪談欄目,每半月推出一期,邀請權威的專家學者針對網民關注的理論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解讀,與網友線上交流。本期訪談主題是“理論創新——中國共産黨的偉大歷史性創造”,我們請到的嘉賓有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進入專欄)教授、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顏曉峰(進入專欄)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閆志民(進入專欄)教授,本場訪談主持人為人民日報理論部哲學、綜合組組長吳珺。

  訪談全文:

  理論創新關係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是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

  [人民網理論頻道]:各位網友大家好!由人民日報理論部和人民網理論頻道聯合主辦的“理論觀察家”欄目今天正式推出,這是一檔網路互動訪談欄目,每半月推出一期,邀請權威的專家學者針對網民關注的理論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解讀,與網友線上交流,敬請關注!本期訪談主題是“理論創新——中國共産黨的偉大歷史性創造”,我們請到的嘉賓有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教授、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顏曉峰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閆志民教授,本場訪談主持人為人民日報理論部哲學?綜合組組長吳珺,訪談10:30正式開始,歡迎網友到理論論壇發帖提問、參與交流! 

  [吳珺]:各位網友大家好!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課題,對於我們黨來講,理論創新貫穿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過程,是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也在於此,即我們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飛躍,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理論體系。今天我們邀請了三位專家與網友一起就三十年來黨的理論創新話題,進行深入交流。一位是嚴書翰教授,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閆志民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顏曉峰教授,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  

  [吳珺]:今天我們談的是理論創新的重要意義。許多網友也提了許多的問題。請閆志民教授先談談體會。   

  [閆志民]:人民日報發表的關於理論創新的文章,我看了好幾遍,我認為這篇文章是一篇很有份量的文章。我給它的評價就是四句話,一個是選題重大,二是認識到位,第三是分析深刻,第四句話就是富有新意。所以我覺得我們網友朋友們,要很好的讀一讀這篇文章。我想就這一篇文章的主題理論創新問題,談一談我自己對它的價值、意義的一些認識。  

  [閆志民]:我們平時所説的理論工作,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説的,我們通過對客觀事物經過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一個製作過程,使我們的認識由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由我們對事物原來的零散,膚淺的認識,上升到一個系統深刻的認識。所以理論認識對我們有重大意義,它有利於我們更全面,更系統,更準確,更深刻的去把握外界的客觀事物。有利於我們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發展的規律和未來的趨勢。正因為這樣,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頂峰,必須有科學的思維”,這句話科學深刻,概括了理論創新的價值。 

  [閆志民]:但是實踐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只有不斷的進行理論的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使我們的認識不斷的符合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符合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否則的話,我們就要脫離實際,工作當中就會發生嚴重的失誤。這方面無論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或者是我們中國自己在這個方面,都有著極其深刻的教訓。

  [閆志民]:我們就説一下蘇聯,蘇聯在列寧時期,應該説列寧是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怎麼樣來建設社會主義。所以,列寧在十月革命後雖然只有七年時間,但是他的理論創新成果非常豐富。特別是提出了新經濟政策。後來列寧去世以後,史達林停止了新經濟政策,形成了社會主義的史達林模式。  

  [閆志民]:這個史達林模式,應該説總體上適應了當時蘇聯所處的備戰和戰爭的環境。所以,它對蘇聯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於蘇聯戰勝德國法西斯,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大家要看到,蘇聯在史達林時期,教條主義的思維非常的嚴重。所以他們就沒有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時代的發展變化,去進行理論創新,去改進和發展,改革它的蘇聯的社會主義的模式。結果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就成為一個停滯的和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   

  [閆志民]:結果經濟的發展由原來很快的飛速的發展,到發展緩慢,再到最後完全停滯。人民的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結果就嚴重的影響了社會主義在人們心目當中的形象。最後他們自己也對蘇聯的社會主義喪失了信心,戈巴契夫就改信民主社會主義,後來進一步的搞資本主義。所以使蘇聯的社會主義就這麼的葬送了。所以這個教訓,我覺得不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不隨著世界的發展變化,去進行理論的創新,實踐的創新,會造成亡黨亡國的這樣的後果。   

  [閆志民]:當然我們中國的情況和蘇聯根本不同。但是我們在這個方面,也是有著深刻的經驗教訓。在56年,我們完成了生産資料社會主義改造以後,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個時候我們的主要任務應該是發展生産力,改善人民生活。但是,我們受到長期所形成的革命戰爭年代的那種思維、理論模式的影響。還是用革命和戰爭那種思維,來創新理論。結果就提出了一個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強調階級鬥爭,強調繼續進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強調要以階級鬥爭為綱,反修防修,結果一次又一次的階級鬥爭一直髮展到文化大革命,給我們國家和人民帶來重大的損失,這個教訓我覺得也是非常深刻的。它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理論思維沒有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而變化,沒有隨著形勢的發展而進行理論創新,去進行思維的深刻變革。還用原來的思維,原來的那種理論,來研究解決現實的問題。結果就發生了重大失誤。  

  [閆志民]:所以我覺得,理論的創新,確實是關係到一個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的大事,我們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首先端正了思想路線,然後根據實事求是的正確的思想路線,總結建國以來我們的歷史經驗,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這樣就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當中,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一個理論創新,也正是由於有了這個理論上的創新,才使我們制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取得了今天這樣舉世矚目的輝煌的成就。所以我認為,這篇文章提出的理論創新的問題,可以説,是我們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最根本的一個因素。   

  我黨理論創新的三個豐碩成果
——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股份制問題

  [吳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實現了工作中心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移,可以説是一次偉大歷史性轉折。三十年來,我們黨理論創新成果很豐碩,您能不能舉幾個比較重點例子,具體談一談?   

  [閆志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三十年,可以説我們不斷的進行理論創新。其中有一些非常重大的理論創新。像這篇文章裏面舉到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等等。我現在來補充幾句。比如説,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創新。原來我們認識社會主義的時候,都是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區別上認識社會主義。結果就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我們幹什麼事情的時候先問姓社還是姓資,這就嚴重的影響了我們充分利用人類文明的成果來建設社會主義。   

  [閆志民]:而鄧小平同志是從社會主義不同層次上來認識社會主義。他把社會主義分為基本制度和體制。首先把這兩個區分開。尤其是他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我們為什麼要搞社會主義?就是為了實現這個本質。   

  [閆志民]:這樣一來我們要實現這個本質,不僅僅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優越性,而且一切只要有利於實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我們都要利用。包括非社會主義的經濟成分,我們也要利用。外國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只要它有利於我們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我們都要。全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只要有利於我們實現我們這個本質的,我們都要利用。  

  [閆志民]:而且根據這樣一個思想,我們提出了“三個有利於”這樣一個根本標準。所以這樣一來,就可以使我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來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的目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服務。而且這樣一來,我們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大家共同發展。我們實行了對外開放,搞三資企業,我們學習利用外國的一切的優秀文化成果,而且我們要擁有世界的經濟,利用一切文明的成果。這樣就大大的把我們的思想解放了,視野開闊了,充分的利用了一切成果來建設社會主義。  

  [閆志民]:我再舉一個例子,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我們國家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就要不要搞市場經濟,可以説是爭論和討論了十多年的時間。為什麼爭論和討論呢?它的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原來我們認為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所以社會主義國家就只能搞計劃經濟。你搞了市場經濟,就認為會不會是搞了資本主義?所以就顧慮重重,步履艱難。鄧小平同志在這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理論創新。可以説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劃時代的一個理論創新。 

  [閆志民]:那就是他認為,資本主義也可以有計劃,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手段,在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搞。這就把人們的思想從過去的束縛當中一下子解決出來。就解決了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問題,解決了我們國家的經濟應該是什麼、社會主義能不能和市場經濟結合的問題,激發了我們經濟的生機活力。所以這一個變化,給我們國家各個方面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使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充滿了生機活力。這是第二個。  

  [閆志民]:第三個,我想談一下關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問題。世界各國都搞股份制,我們國家要不要搞股份制?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我們搞不準。鄧小平説,你拿不準,首先進行實驗。經過一段時間實驗以後,在十五大江澤民同志提出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種實現形式。這樣一來就把人們又從姓社姓資的問題上解放出來。   

  [閆志民]:所以十五大以後,股份制普遍的發展起來了,現在成為我們企業的主要的一種形式。大量的企業都是股份制企業,給我們的經濟發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就舉這三個例子,可以看出來理論創新的重要性,它的實踐意義。  

  

編輯:朱毅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