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10時,中共中央黨校王兆錚教授、北京大學李士坤教授做客人民網 理論頻道,以“《共産黨宣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題接受訪談,並與網友進行線上交流。
訪談全文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人民網線上訪談。剛剛過去的2008年應該説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既是馬克思誕辰190週年,又是《共産黨宣言》發表160週年,同時也是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在這個重要特殊的年份當中,廣大理論工作者把《共産黨宣言》的深入研究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經驗總結和結合起來。日前,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共産黨宣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論文評選在中央黨校舉行,今天在我們演播室裏也非常榮幸邀請到了中央黨校王兆錚教授和北京大學李士坤教授,二位教授也是這次優秀論文評選的獲獎者,他們做客我們的理論論壇,共同和網友探討《共産黨宣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話題。歡迎網友積極參與到我們的討論當中。認識一下兩位教授。坐在我右手邊的教授就是中央黨校的王兆錚教授。
[王兆錚]:網友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這邊的是李士坤教授。
[李士坤]:各位網友上午好。
《共産黨宣言》研究百花齊放 落腳點在解讀社會主義發展
[主持人]:歡迎二位教授。剛剛過去的優秀論文評選,二位教授都是評選的獲獎者,肯定有很多的感受要和網友一起聊一聊。能不能先請王教授談一下當前《共産黨宣言》在國內的研究現狀怎麼樣?
[王兆錚]:我覺得《共産黨宣言》和中國的關係還是非常密切的,今年是《共産黨宣言》發表160週年,在中國恐怕有大半個世紀了。過去我們是在鬧革命的時候研究《共産黨宣言》,現在是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研究《共産黨宣言》,試圖從《共産黨宣言》本身所講的方法論和《共産黨宣言》所提供的一些基本思路,回顧和展望中國社會主義本身的發展。所以在現在的研究中也是百花齊放,有各種不同的認識和不同的解讀。這些不同的解讀都是試圖為了把我們中國的事情搞得好一點。我想它的出發點可能都是為了中國的發展,但是研究的角度不同,對中國事情的認識不同,所以也有不同的解讀。網友朋友從各種媒體、各種報刊看到不同的認識和看法,那也不足為奇了。
[主持人]:王教授,《共産黨宣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兩位都獲獎了,能不能跟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獲獎論文的一些要點?
[李士坤]:這次獲獎論文是從紀念《共産黨宣言》160週年全國各大刊物上發表的文章裏評選出來的,一共收集了202篇論文,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特別組成了一個論文評選班子,請了北大、人大、黨校的專家,組成了論文小組,評選了20篇論文,一等獎2篇,二等獎6篇,三等獎12篇,從現在評選出來的論文內容來看,比較偏重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偏重研究《共産黨宣言》和我們國家現在發展的實際相結合這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從史料、從學術角度、從著作本身研究。主要是這兩個方面。
[主持人]:王教授的感受呢?
[王兆錚]:這次評選從2008年初就開始了,為了研究這個問題,馬克思主義基金會已經辦過兩次《共産黨宣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這次又在全國公開徵集已經公開的報刊上發表文章的,大概是為了保證評選的公正,許多評委採取匿名評審的辦法,而且採取比較認真負責的態度,寧缺毋濫。原來可能要評28篇,一等獎原來準備評3篇,後來評了2篇,原來二等獎評10篇,後來評了6篇,就是為了精益求精,而且為了保證品質。我覺得這次評選一方面加深了對《共産黨宣言》本身的研讀的深度;另外一方面,聯繫實際,怎麼用馬克思主義最早的經典著作指導現實,有推動作用。所以我覺得這次評選活動搞得還是不錯的。
《共産黨宣言》傳播確立了馬克思在世界史上地位 擴大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力
[主持人]:謝謝王教授,也恭喜二位這次獲獎。我們回顧一下《共産黨宣言》,應該説它産生的年代背景,應該是網友們特別關注的。現在請李教授跟我們説一説《共産黨宣言》産生的年代背景,今天的世紀,它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王兆錚]:李老師研究《共産黨宣言》多年,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李士坤]:《共産黨宣言》産生於1848年。實際上是一個德國共産主義同盟所寫的黨綱。這個黨1847年底在倫敦開了一次會,除了德國還有其他國家,比如瑞典,馬克思、恩格斯也去了,去了以後,這次會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這個黨起草一個黨綱,起草黨綱的過程中有很多爭論,最後大會決定恩格斯起草宣言。到了1848年2月份,這個《宣言》就寫出來了,當時在倫敦印的時候,第一版是德文版,只印了一千冊。當時這個黨綱有歐洲其他國家的文字,比如斯洛維尼亞文,都刊印了。但是當時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共産黨宣言》在世界上影響的擴大是隨著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發展不斷地為人們所接受的。所以,現在《共産黨宣言》在世界上已經有200多種文字,宣言之類的文章,《共産黨宣言》是世界上印量最多的一篇文章。比如説我們中國的《共産黨宣言》有70個版本、6千萬冊,可以説是馬恩著作裏面在中國印的版本最多、數量最多的一部著作,影響也最大。我們國家最早接觸這個《宣言》的是孫中山。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以後,孫中山就流亡國外了,他先到了美國,後來到了歐洲,然後到了英國的倫敦,在大英博物館第一次接觸到了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共産黨宣言》。在我們國家正式宣傳這本書是1920年。當時陳獨秀和李大釗辦了一個刊物,在這個刊物上對《共産黨宣言》做了一些扼要的介紹,到了5月份,李大釗在《新青年》上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在這篇文章裏面,李大釗第一次比較完整地介紹了《共産黨宣言》第二章的結尾部分。這是我們中國人第一次比較完整地接觸到《共産黨宣言》第二部分的結尾部分。
[李士坤]:這個文章發表以後産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當時陳獨秀就想把《共産黨宣言》翻譯過來,於是陳獨秀就從北京大學借了一本英文版的《共産黨宣言》拿到上海去,當時上海有一個人叫陳望道,他當時正在翻譯《共産黨宣言》,他在浙江鄉下幹這個事,他當時用的本子是日文版的《共産黨宣言》。陳獨秀知道了以後就去找陳望道,把北大的英文版給了他,讓他翻譯,很快就翻譯出來了,8月份就出版。
[李士坤]: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8月份出版的《共産黨宣言》,就是現在這個版本。但是這個版本上有一個非常大的原則性錯誤,他把《共産黨宣言》寫成《共黨産宣言》,一般人都看不出來,在封面上。8月份出來第一版,9月份出了第二版,9月份的時候發現錯誤,就立刻改過來了。這是我們國家出版《共産黨宣言》的一個故事。但是後來《共産黨宣言》在共産黨領導下翻譯的版本也多了,我剛才介紹了有70個版本,流行的也很廣。
[李士坤]:1999年,英國的BBC廣播電臺搞了一個人類千年以來偉大思想家的評選活動,讓所有的人來推選。當時推選的時候,第一位是馬克思,第二位是愛因斯坦,第三位是牛頓,第四位是達爾文。馬克思是被人們評為千年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我想他之所以被評為千年以來最大的思想家,和《共産黨宣言》在世界廣為傳播這個事實是分不開的。
《共産黨宣言》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兩重大啟示
[主持人]:謝謝李教授這麼詳盡地給我們解釋,當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剛剛通過李教授的論述也知道了《共産黨宣言》對人類社會發展深刻普遍規律的論述,不僅對資本主義社會有意義,而且對我們今天如何建設特色社會主義、如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向前發展也有深刻的意義,不知道這一點王教授如何看?
[王兆錚]:我是這樣想的,《共産黨宣言》160年以前在歐洲寫的,當時也是針對歐洲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産生了很多矛盾,因而指出了這個矛盾解決的途徑,把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講得比較透徹。今天160年以後,我們的情況已經很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在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而且我們已經是改革開放30年,在中國社會主義已經走了幾十年的路了。應該講,它還有很多現實意義。
[王兆錚]:《共産黨宣言》從160年來大概經歷了三個大歷史階段:一個就是在19世紀的時候,當時主要是批判資本主義,然後希望用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來代替它。人們為了這個需要來研究《共産黨宣言》。到了20世紀,特別是從十月革命開始,就開始了社會主義的實踐,人們又從革命這個角度來研究《共産黨宣言》。到現在,我們已經經歷了社會主義很長時間的實踐,經歷了社會主義本身成功和不成功以後,再來研究《共産黨宣言》,就更有新的意義了。我們既看到社會主義作為取代資本主義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不可避免的,社會主義本身有著很大優越性,同時也使我們懂得要搞好社會主義,必須按照《共産黨宣言》這樣一種很重要的方法論來對待,那就是理性地認識資本主義。特別是在今天,我們還存在著資本主義週邊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研究資本主義。
[王兆錚]:過去在革命年代的時候,感性色彩比較多,因為咱們直接接觸到的就是具體的資本家或者具體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某一個方面,血淋淋的面對社會的不公正、不公平,對人們的剝削和壓迫,這也是當年為什麼咱們革命的先驅要鬧革命的原因。
[王兆錚]:就像剛才李老師説的那樣,馬克思並不是停留在感性色彩上,而是具有高度的理性。資本主義當年取代封建主義,那是很大的進步。社會主義要取代資本主義,就是要實現幹的比資本主義還要好,要在這種條件下做出文章。對於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起碼有兩個東西對我們啟迪是很大的:一個就是我們認識到工業文明在資本主義國家裏面已經走過了這個過程,我們要搞社會主義現代化,也需要工業文明,我們就要研究資本主義條件下,他們做了哪些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東西,我們也堅定不移做下去,又有哪些由於他們制度局限做得不公正、不合理、不確切的,我們又怎麼把我們社會主義幹的更好一點。這是一種。
[王兆錚]:另外一種,今天世界上社會主義國家不多,我們面臨著資本主義世界,我們怎麼和資本主義世界相處,特別是怎麼利用資本主義一些東西為我們這個社會主義服務,把我們國家建設好,為人民造福。這可能是為什麼今天《共産黨宣言》儘管已經160年了,本身的直接的一些內容對我們今天的問題好象沒有什麼直接聯繫,但是它所提的一種方法、揭示的原則、展示的前途,對我們來講還是很有意義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到了160週年,很多人還在研究、探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