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決不能搞私有化

時間:2009-04-15 23:48   來源:--人民日報

  生産資料所有制是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它可分為私有制與公有制。私有制與公有制又有不同的類型和實現形式。就私有制來説,經歷了奴隸制私有制、封建主義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三大類型。此外,還有存在於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個體私有制。個體私有制不具有特定的社會經濟性質,只能從屬於佔主體地位的所有制。不同的私有制類型在發展中又會選擇不同的實現形式,比如資本主義私有制就經歷了由自有自營的業主制發展到合夥制、又發展到股份制、再發展到跨國公司制等過程。同樣,公有制也有不同的類型和實現形式,有原始氏族社會的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共産主義高級階段的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又有國家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等具體類型或存在形式。同時,公有制可以採取不同的實現形式,如國有國營、承包制、租賃制、股份制等。

  馬克思主義評價所有制的標準有兩條,首先是生産力標準,其次是價值標準。奴隸制私有制取代原始氏族社會的公有制是一種歷史進步,因為它有利於生産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封建主義私有制取代奴隸制私有制又被資本主義私有制所取代,同樣都是歷史進步。但是,從生産力標準和價值標準兩方面來判斷,一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必然會出現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對抗性矛盾,會産生貧富兩極分化、階級剝削現象,出現階級矛盾與鬥爭。矛盾與鬥爭的激化,表明原有社會經濟制度的局限性,生産關係已不適應生産力發展。資本主義制度是私有制發展的最高形式和最後階段。馬克思從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所導致的週期性經濟危機及其對生産力發展的阻礙和破壞,從無産階級與資産階級的矛盾與鬥爭,從工人運動的興起與發展及其經濟與政治的訴求中,洞察到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歷史必然性。生産社會化與公有制的統一,能夠消除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生産社會化的內在矛盾,促進生産力發展,是一種新的歷史進步。

  舊中國存在多種私有制經濟,但並沒有因此走向繁榮富強,而是飽經憂患、民不聊生。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鬥爭的勝利,才挽救了中國。新中國實行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迅速醫治戰爭創傷,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大規模工業化的基礎。由於受極“左”思想影響,我們在所有制問題上出現了一些失誤,曾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純而又純”,這是導致經濟體制僵化、經濟活力不足的一個重要根源。但歷史的和國際的經驗教訓都告訴我們,決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否定社會主義公有制,搞私有化,那樣只會從另一條途徑葬送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同時始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將市場經濟與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起來。如果放棄和否定公有制,搞私有化,必然出現社會主義的異化演變與自我否定。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實行私有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只佔其中的百分之十幾,大部分的國家都是經濟社會落後的國家。如果我國搞私有化,就會導致兩極分化,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甚至倒退,出現社會動蕩。

  國際經驗也表明,大規模私有化使蘇聯、東歐一些原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急劇倒退,國家實力削弱,大部分民眾生活水準下降。有資料表明,烏克蘭在推行私有化改革的10年中,國民經濟倒退60%。我國堅持改革開放30年的成功經驗,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經濟上來説,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既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要求和特點,也是我國經濟運作的需要和特點。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如果社會主義公有制被否定了,搞了私有化,社會主義制度也就不存在了,我們也就喪失了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克服各種艱難險阻、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礎。當然,我國不搞私有化,應以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評價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作用和績效為前提,以搞好搞活公有制經濟為前提,也就是需要通過深化改革,讓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充分顯示出來。 

編輯:張攀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