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入理解這一重要論斷,對於進一步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和戰略定位、改革開放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關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發展的歷史軌跡和內在規律,從而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
3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創新實踐,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同時,也取得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
30年前,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使人們解放了思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晨曦。鄧小平理論正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創新實踐中應運而生的。鄧小平始終站在改革開放的前列,熱情支援、鼓勵、保護、引導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領導我們黨立足中國而又面向世界、總結歷史而又正視現實,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鍥而不捨的理論探索,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核心問題,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領導力量、依靠力量等重大課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了科學的體系。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實踐基礎。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産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創新産物。
改革開放實踐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創新實踐過程。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特別是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以經濟為基礎、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競爭更為激烈。同時,我們黨的歷史方位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轉變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轉變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黨如何更好地領導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如何融入國際競爭、應對各種挑戰?如何保證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些問題是無法回避的重大理論和現實課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根據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形成了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重要思想理論。這標誌著我們黨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探索、偉大實踐,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就不可能這麼清楚,對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就不可能這麼深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就沒有實踐基礎。
改革開放實踐是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創新實踐過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堅實的實踐基礎。改革開放攻堅階段,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出來。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未根本扭轉;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人們思想活動明顯增強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結構、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這些改革攻堅階段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的解決,既要有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戰略決策、重大戰略舉措,更呼喚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正是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改革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的經驗,適應我國新的改革發展要求而提出的。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沒有在創新實踐中的創新思維,我們對科學發展的思想、以人為本的理念、統籌兼顧的方法,就不會有發自內心的認同。科學發展觀,在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回答了什麼是科學發展、怎樣科學發展、靠誰科學發展的問題,並圍繞這個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是發展改革開放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是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而形成的,是隨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認識的深化而昇華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規律
在改革開放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充分體現了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的時代特徵。馬克思主義的每一次重大發展,總是與一定時代條件下的偉大革命聯繫在一起的。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新的偉大革命,通過打破影響社會生産力發展的桎梏,培育生産力發展新的增長點,拓展生産力發展新的空間,使生産力創造主體能量充分釋放,使生産力發展的源泉充分涌流,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改革開放是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新的偉大革命,通過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與活力。改革開放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偉大革命,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文化,弘揚中華文化,推進文化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改革開放是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革命,通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鬥、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成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也就是説,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不僅具有時代性、方向性、根本性和創新性,而且涉及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是全面、系統、深刻的偉大革命。當今中國,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偉大的革命是改革開放。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也就成為了歷史必然。
在改革開放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本國國情相結合的內在規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具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的特徵,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馬克思主義雖然闡述了共産黨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原理,但並沒有也不可能拿出適合不同國情國家的萬能鑰匙,各個國家也絕不可能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找到具體的答案。馬克思主義與各國國情相結合,實質上是與本國同中之異的國情相結合。列寧主義的形成,就是馬克思主義與當時俄國“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這一同中之異的國情相結合的結晶。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這一同中之異的國情相結合的結晶。相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教訓及我們黨歷史上出現的“左”和右的錯誤,無不是以異中之同代替同中之異的結果。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尤其是相異點即特殊性相結合,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相反,不但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還會背離甚至戕害馬克思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國情尤其是與同中之異的國情相結合的實踐過程,這就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有了最鮮明、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和舞臺。同時,也賦予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內在規律以新的時代特徵和科學內涵。新時期我們黨的理論貢獻,不僅在於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在於找到了一條既具有時代特徵又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道路。這標誌著我們黨對在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改革開放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內在規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具有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特徵。人民群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沒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和價值認同,馬克思主義是難以發展的。改革開放是人民群眾的共同事業,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迸發。改革開放具有普惠性,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黨心民心。改革開放具有全面發展性,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大解放,人民群眾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發生深刻的轉變,人民群眾的知識、科技和文化素養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發展和提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馬克思主義,不但具有堅實的創新實踐基礎,而且具有深厚的群眾創新基礎;不但有利於回答和解決群眾在深化改革開放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而且適應了人民群眾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願景、新期待;不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歷程的群眾史觀,而且揭示了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內在規律。這標誌著我們黨對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認知提升到了一個新階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不斷發展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本質特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必將隨著改革開放創新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就是要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實踐中能動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俱進。
在改革開放中繼續解放思想,進一步確立適應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的思想觀念。解放思想是引導社會發展、催生新生事物的強大力量。新時期最突出的特點是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最厚重的成果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直接的前提是觀念更新和思想解放。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改革開放催生的思想解放,就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緊密與我國發展的新的階段性特徵和當今世界新的時代特點相聯繫。這就使解放思想更具有了時代性、複雜性和艱巨性,也對繼續解放思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繼續解放思想,要求我們必須向深度拓展,在解放思想中長于理性思考,著力更新觀念,堅持以新的視野認識新事物,以新的觀念研究新情況,以新的理論回答新問題,揭示新規律總結新經驗,以新的步伐跟上新時代。
實踐永無止境,開拓創新永無止境。在解放思想基礎上的開拓創新,是改革開放的唯一齣路,也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鍵所在。當前,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中的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中的自主創新,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創造鼓勵創新的環境,注重培養創新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經費支援、制度保證、環境條件和人才支撐。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中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創新,發展基層民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中的黨的建設創新,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改革開放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同時,要把開拓創新精神貫徹到改革開放、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在開拓創新中推進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有機互動和良性迴圈。
在改革開放中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新的內在動力。在改革開放中堅持以人為本,既是激發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內在要求,又是發掘人民群眾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新的內在動力的歷史必然。這就要堅持人民群眾利益的根本性,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開放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企盼作為改革開放決策的基本依據,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改革開放成效的檢驗標準。這就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保護人民的首創精神,支援人民的創新實踐。這就要堅持人民群眾改革成果的普惠性,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這就要堅持人民群眾發展的全面性,不僅要提高人民群眾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而且要提升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的水準,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理論、知識、科技、法制、文化素養,使改革開放的過程成為人民群眾全面發展的過程。從而,以人的全面發展推動改革開放全面發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范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