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3日電(記者陳莉) 利比亞位于非洲北部,北臨地中海,東、南、西三面分別與埃及、蘇丹、乍得、尼日爾、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接壤。面積為176萬平方公里, 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全國現有人口620多萬,絕大多數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
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制聯合王國,後改名為利比亞國。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1977年改國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1986年4月起使用“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首都的黎波里是利比亞的最大港口,位于地中海南岸,人口170多萬。的黎波里自古以來就是貿易中心和戰略要地。這座古城有古羅馬的鬥技場遺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宮苑、清真寺等名勝古跡,是夏季遊覽和療養勝地。舊城稱為“紅堡”,靠近港口。那里是全國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工業佔全國總產值的一半以上。
利比亞資源以石油為主,探明儲量為450億至500億桶。其次為天然氣,探明儲量達1.2萬多億立方米。利比亞50年代發現石油以來,石油開採業發展很快,煉油工業崛起。石油成為國家的經濟命脈。石油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石油出口佔出口總值的95%以上。1999年石油出口收入達67.7億美元。
利比亞政府2000年撥款100億美元作為石油、天然氣項目的開發投資。一批大型石油、天然氣項目正在建設中,其中利比亞—意大利海底輸氣管道預計2004年將建成投產,每年可向意大利輸送80億立方米天然氣。
利比亞政府依靠巨額石油收入實行高工資、高福利政策。全民享有免費醫療和教育,對糧食、糖和茶葉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價格補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