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 -- 要聞

肝膽相照同慶60年——天安門城樓上的黨外人士速寫

時間:2009-10-01 23:2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日電(記者魏武 劉剛 任沁沁 牛琪)當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江山如此多嬌》巨幅背景圖案在天安門廣場徐徐展開時,正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的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60年前的今天,馬敘倫、雷潔瓊等民進前輩參與和見證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開國大典。今天我作為民進的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盛大慶典,參與和見證共和國歷史上又一個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時刻,感到萬分榮幸和無比激動。”嚴雋琪說。

    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的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同樣抑制不住激動:“新中國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正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能夠保障中國政治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政治制度。”

    1日,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代表們,和中共領導人一起,在天安門城樓上共同迎來新中國甲子華誕的歷史時刻。

    “自開國大典以來,共產黨每次都邀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共同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國慶觀禮,他們是中共的朋友、戰友和諍友,大家共同經歷和分享新中國60年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榮耀。”中共中央黨校黨建專家、著名政治學家葉篤初教授說。1日,他和家人一起觀看了國慶大典的現場直播。

    在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主席陳昌智看來,登上天安門城樓,親臨舉世矚目的國慶盛典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這既是我們作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更是我們作為民主黨派成員的光榮。”他說,“這種榮譽,表明了黨和國家在貫徹落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方面的誠意,也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民主黨派的尊重和關懷。”

    長安街上,約有兩人高的人民大會堂模型出現在“民主政治”方陣的彩車上。車上站著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區域自治方面代表性人士和基層自治代表人士,成為人民當家做主,行使國家權力的象徵。

    凝視著方陣中“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大幅標語,無黨派人士、衛生部部長陳竺感慨良多。

    “2007年,在黨和人民信任下,我作為一名無黨派人士走上了衛生部部長的領導崗位。”陳竺說,“這不僅是中央貫徹落實多黨合作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舉措,也充分體現了中共中央對無黨派人士的信任和重視,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廣納各方賢才的寬廣胸懷。”

    他說,民主協商、建言國是,參與政權、服務社會,多黨合作制度不僅成為凝聚智慧的平臺,各民主黨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也不斷地發揮著獨特作用。作為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無黨派人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也為奪取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程思遠、袁隆平等都是其優秀代表。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已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在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經過60年的探索與發展,中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陳竺說。

    葉篤初指出,正因為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信任,以及民主黨派自身功能的充分發揮,兩者的完美結合使得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成為貫穿新中國60年歷史並將繼續執行的優良制度。

    “各個不同黨派之間,雖然有自身不同的利益和主張,但他們合作、協商、融匯,形成共同意念,志同道合,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這是不容易的。”葉篤初說,“這和共產黨的得力領導有關,和各民主黨派與共產黨的親密友誼有關,也和各個政黨的民族大義、愛國精神有關。”

    隨著“科技發展”彩車漸漸走遠,致公黨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也收回了關注的目光。他說,60年前的今天,司徒美堂、陳其尤等致公黨的前輩們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開國大典,見證了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時刻。6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使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時此刻,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慶典既是對新中國60年艱苦奮鬥所取得偉大成就集中的體現,也是對新中國開拓進取美好遠景的展望。”萬鋼說。

編輯:楊笑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