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日電(記者馬述昆 張舵)國慶60週年,中國首次組織外國人士參加國慶遊行。10月1日,來自53個國家的181位外籍人士匯聚在群眾遊行中“同一個世界”彩車上,表達對中國,對北京的深厚感情。
今年67歲的美國人杜大衛,人稱“老杜”,2001年就開始生活在北京。談到參加彩車遊行時他激動得有些熱淚盈眶,“當我得知被邀請參加國慶遊行的時候,我太驚訝了!”
“我很激動,也很榮幸,因為這是中國第一次邀請外國人參與國慶這麼重要的日子!”老杜説到。
平時總是一身唐裝打扮的老杜對與北京人來説並不陌生,他曾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火炬手,2007年獲得長城友誼獎,2006年被授予北京十大志願者稱號。自從在北京生活以來,老杜為北京做了很多貢獻,他自願為北京旅遊景點和博物館等公共場所糾正錯誤的英文標識,被北京人喻為“英文警察”。
“我能參加中國的國慶遊行説明中國人肯定我在北京的貢獻,這是我高興的另外一個原因”,老杜説。
在國慶遊行中,老杜與其他20余位外籍人士站在彩車上,他們大多是中國友誼獎或長城友誼獎的獲得者或是2008年奧運會的志願者。
另外155位外籍人士則參加徒步遊行,身穿寫有“I LOVE CHINA”字樣的白色T恤,手揮小國旗。他們大多是在京學習的留學生,也有在京工作的外國專家和外商代表。這181位外籍人士中年齡最大的是一位70歲的法國人。
北京市政府外辦副主任李洪海介紹説,外籍人士對此次參加國慶遊行非常的熱情,很多人主動提出申請希望可以參加遊行,甚至有遠在國外的外籍人士來信報名參加國慶遊行,並提出自己承擔所有包括交通和食宿等一切費用。
李洪海副主任説雖然兩次國慶預演非常辛苦,但是這些外籍人士熱情非常高漲,他們在綵排中還大喊“我愛中國”的口號,等候時活躍地唱歌跳舞,表達對中國的熱愛之情。在沿路他們受到了中國人熱情的歡迎。
北京京西國際學校創始人柯馬凱接受採訪時説,當我被通知要參加國慶時,第一感覺就是高興、興奮,我知道60年一甲子,在中國是個很特殊的日子,對於一個人一生來説也就能趕上一次。
國慶遊行排練是辛苦的,一次排練要消耗12個小時,一直到淩晨3點才結束,我和另外幾個站在花車上的老外商量,當走過天安門時,不如一起高唱生日歌“Happy birthday,Dear China”,他説。
63歲的澳大利亞人艾米莉在中國生活了6年半,她因為興奮,一大早4點就起床為綵排做準備。她説能夠參加中國的國慶遊行不僅代表自己也是代表她的國家。
老杜由於在綵排中長時間揮臂,時常會感到胳膊酸痛,“當花車經過天安門城樓的時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真想放聲歌唱‘我愛北京天安門’”。
這些外籍人士深深的熱愛中國文化,對北京有著很深的感情。柯馬凱在北京長大,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許多國慶,但都是能作為旁觀者。“我生在北京,一直把中國當作我的家,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一直被當做外國人看,直到今天,我可以和另外百名外國籍人士一起參與國慶遊行,成全了我們多年來融入中國社會的心願。”
65歲的義大利外籍專家切奇先生非常喜歡中國人,對東方人的性格饒有興趣。他告訴記者,“我經常和朋友們開玩笑説,我的前世一定是個中國人。”
來自印度的39歲的庫帕馬丁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他説一家三口剛剛來到北京的時候就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熱情,於是決定繼續生活在中國。他還給8歲的小兒子起了個中文名叫“王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