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紀念活動

"唱出心中歌"──國慶60週年慶典東觀禮臺5區素描

時間:2009-10-01 17:35   來源:新華網

   

    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全國勞模代表在觀禮臺上。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新華網天安門廣場10月1日電(記者吳晶)10月1日正午12時許,天安門廣場城樓東側的觀禮臺上已成了歡樂的海洋。人們一邊觀看著群眾遊行方陣的精彩展示,一邊興奮地交談著,分享著。

    “哦,是你呀!”“嘿,一起合個影”……相識的、陌生的,只要在觀禮臺上,人們就相互打著招呼,以天安門廣場為背景,合影留念。

    90歲的抗戰老英雄王振海由孫子用輪椅推著,坐在觀禮臺的最高處。這位經歷過慘烈戰鬥、幾次從死亡邊緣逃脫的老戰士已參加過4次國慶觀禮,在禮炮鳴放、國歌奏響和閱兵式的全過程,他都堅持柱著拐杖站起來,親眼去看。雖然聽力和視線都沒有過去好,老人的精神卻依然飽滿。他説:“國家發展很快,這次是60年大慶,也是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希望黨領導我們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

    81歲的香港李氏宗親會名譽會長李恩也是坐著輪椅來的,在他前方的人們自動為他讓出一個角落,讓這個老人默默感受這歡樂的情景。2個多小時的觀禮過程中,老人不時擦著奪眶而出的眼淚,哽咽著説不出話。

    他的兒子説,早在抗戰時期,父親就組織全家為內地輸送物資。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慶典,他對祖國的惦念太深了。

    就在這對父子的近旁,1991年就到江蘇投資創業的臺灣同胞吳英頌也心潮澎湃。他説,祖國的發展推動了兩岸關係的發展,也為臺商提供了機遇。“兩岸必須和平統一,我們要找更好的出發點,來研判未來發展要走的這些路。”

    無論是來自何方,從事著何種職業,人們都沉浸在觀禮的喜悅中。

    今年51歲的北京廣化寺方丈怡學法師曾經參加過50週年慶典,今天,他寺中的一些和尚也參加了今年方陣的表演,從開始到現在,他舉著手中的相機不停地拍攝。“這是歷史時刻,要記錄下來。”他説。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師洛桑次仁因為在拉薩“314”事件中的突出表現,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這次受邀來參加觀禮,他激動得一夜沒合眼。他説:“雖然我沒有生在舊西藏,但我的父親生活在舊西藏,我是聽著他在舊時的悲慘遭遇長大的,所以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深知祖國的偉大和民族團結的重要。”

10月1日,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觀禮嘉賓手持國旗歡慶。 新華社記者陳樹根攝

    在為成績而驕傲的同時,人們也展望著未來。

    來自武警的三位排爆專家王百姓、毛建東和于尚清在人群中十分引人注目,不僅是因為他們胸前挂滿的勳章,更因為他們其中有兩人都因為執行公務造成殘疾。面臨著依舊艱巨的反恐任務和社會治安保障任務,他們仍然沒有從一線退下來。他們都期盼著:祖國能夠擁有安全和穩定,人民的安全不再受到威脅。

    河南農科院73歲的農學家堵純信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玉米品種年推廣種植面積最高記錄。他説,我經歷過解放前的中國,知道今日的祖國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必須繼續努力,把新型玉米品種推廣,不斷提高産量,使人民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今年83歲的北京市天主教愛國會會長孫尚恩是第一次參加國慶觀禮。他説,我們要用宗教引導信徒們的生産積極性,教導他們儘自己的本分,教育他們為加強社會和諧、建設精神文明做貢獻。

    對於未來,每個觀禮代表的心願和期盼內容各不相同,卻又主題一致。

    當《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聲響起,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難掩心中的激動。她説,祖國風風雨雨60年,我們每個人的道路也經歷坎坷。我們黨始終堅持富國強民的政策,國家經濟騰飛,文藝事業發展,每個中國人都趕上了好時代,體會到了改革開放前後的強烈對比。

    聽著現場播放的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旋律,李谷一又想起那首《我和我的祖國》。“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永遠息息相關。不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每個人都盼望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使每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都能唱出心中的歌。”她説。

編輯: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