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紀念慶典

縱觀國慶60週年獻禮劇 百花齊放誰為最

時間:2009-06-30 14:52   來源:中新社

網友嘆:獻禮劇紅色題材扎堆

因近期網傳廣電總局規定:各衛視黃金時段,需自09年5月至11月主力播出國慶60週年獻禮劇。此規定不僅導致各臺緊急調整電視劇購買和播出計劃,同時也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09年的電視熒屏將全面“飄紅”一片?

記者就此調查得知,獻禮劇自去年以來已成為各地電視臺、製作公司的投拍首選。2009年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獻禮劇不下200部,相比新中國成立50週年中宣部規劃的重點劇目10個,獻禮劇數量猛創歷史新高。這200部的獻禮劇中,75%劇集是如《解放》、《決戰南京》、《狼煙北平》等的軍事戰爭題材,其中,30%為革命抗戰題材,25%是建國題材、20%是諜戰題材。其他題材則大多為創業奮鬥、改革開放民生等,主旨均為反映創建新中國的偉大歷程,以及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的光輝成就。

對於今年這種電視熒屏將全面“飄紅”的現象,網民表示,60年前的艱苦崢嶸歲月的確不能忘懷,但獻禮劇超七成是軍事題材讓人感覺“確實太多太重了”。他們發貼提議,除了軍旅題材的獻禮電視劇,希望還能看到其他一些“有創意的”、“有新意的”、“令人眼前一亮的”電視劇佳品,否則,“口味太單一” !

著名導演陸天明解釋紅色獻禮劇扎堆現象,“因電視在我國是最貼近百姓的娛樂工具,故我國的電視劇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建國60週年之際,出現比較多的革命題材獻禮電視劇,紅色成為主流,這很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但在現今這樣一個觀眾欣賞水準不斷提高的時代,怎樣能同時兼顧好獻禮劇的內容與藝術創新,才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內容。”

廣電局:百花齊放方為本意 

關於紅色題材獻禮劇現象,廣電總局則希望各方各界對於紅色概念的認識不要偏頗。廣電總局電影審片委員會委員周鑫説:“紅色正劇並沒有嚴格的概念,就是要求電視劇要反映積極向上、艱苦奮鬥的一種正面精神導向,以主旋律劇為主,避免播放嬉笑混鬧之類的電視劇。”

調查數據經仔細研究發現,200部獻禮劇中非紅色革命的另25%部劇,其題材所涉範圍還是比較寬泛的,其中有如《喜耕田的故事2》、《清水藍天2》、《永遠的田野》、《金色農》等農村題材劇,還有《身份的證明》、《秘密列車》等奇詭懸疑劇,倫理劇《賢妻良母》及青春劇《我的青春誰做主》也在其中,由著名話劇改編的《子夜》、《茶館》也將作為懷舊風格的獻禮題材另類推出。而這其中,全球首部立體神話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又稱《立體西遊記》)也以其高新科技與人文內涵被納為今年獻禮劇的重磅之列。

對於非紅色題材的電視劇,廣電總局電影審片委員會委員周鑫表示,廣電總局絕不封殺好劇。他解釋道:“去年開始,幾十部翻拍劇裏面能看的就那麼幾部,對此相關部門做了一些規定。實際上,廣電總局的禁播規定針對乃是那些打著紅色劇的旗號但卻製作低劣的電視劇的。”

廣電總局相關部門則強調,獻禮劇具備積極向上的精神是最關鍵的,希望各地衛視減少播放一些長裏短、拖遝、悲淒的場面,為的是能夠讓觀眾靜下心來觀看一些真正的好劇。

花中魁:全球首部神話立體電視劇

200部獻禮劇中,全球首部立體神話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是目前最值得期待的。該劇耗時長達5年,斥資1個億,採用了全球獨一無二的電視劇立體影視技術攝製,是一部真正意義上電視劇恢弘巨制。

《立體西遊記》取材于我國古典名著《西遊記》,是從著者吳承恩的角度講述這部傳世之作如何創作而成。該劇仍延用87版《西遊記》的主演——六小齡童、遲重瑞、馬德華、劉大剛等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而最令人激動的,是《立體西遊記》的全國播映,它將會帶來一場中國史無前例的庭娛樂革命——全國人民只要戴上特製的專用立體眼鏡,坐在中就能輕鬆體驗到身處立體影院的超強震撼的視覺享受。

記者同時發現,雖然全球首部立體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精采看點紛呈,但它的整個拍攝製作過程卻與其導演闞衛平一起保持著低調作風,不僅立體技術完全對外保秘,且拍制全程也鮮有炒作。尤其該劇的後期,因整個劇組力求完美,不斷完善立體三維視覺效果,致使後期工作量陡增,導致了《立體西遊記》歷經5次延播,已令廣大網民苦等不已。記者就此採訪了該劇製片人兼發行人吳秋雲。

“《吳承恩與西遊記》不僅是立體電視劇的世界開創性作品,在全球電視技術史上具備里程碑的意義,同時它也是一部有精神內涵的人文大劇。“吳秋雲向記者介紹,該劇導演闞衛平認為,經典文化的新創不僅要有傳承,更應加入具有現實意義的知識性、教育性內容及勵志精神。因此,《吳承恩與西遊記》是一部以西遊文化為背景,以全球首創的立體電視劇技術為藝術表現手法,以“堅毅、勇敢、信念”為主題的綜合意義上的電視劇佳品。

大型神話傳奇立體電視連續劇《吳承恩與西遊記》,不僅逼真再現了我國神話經典《西遊記》氣勢恢弘、魔幻瑰麗的玄奘師徒坎坷取經路,還融入少為人知的正史中吳承恩創作的曲折經歷。該劇以豐富的史實刻畫出了吳承恩面對苦難逆流而上,跌宕起伏人生路卻矢志不移,嘔心瀝血幾十載終成名著的勵志精神。

編輯: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