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麻花辮。
中新網9月8日電(蒲波) 60年光陰荏苒,中國女性的髮式變化越來越豐富,從建國之初流行的長長、粗粗的係著紅繩或者彩帶的麻花辮,經過了齊耳短髮的“劉胡蘭頭”、“哈日”的“山口百惠頭”、追隨西方時尚的“爆炸頭”和既運動又女孩氣的“歪馬尾”,到如今相容並包、變化多樣、與世界時尚同步的各種美麗髮型。中國女性越變越美麗,髮型成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環。
50年代到60年代
“麻花辮”:古典嫵媚
“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1993年,李春波的一曲《小芳》紅遍中國的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城市民謠”熱浪。歌曲描述的知青生活記憶中的村姑小芳的“麻花辮”形象也深入人心。
上世紀 80年代的“村姑”髮型——雙“麻花辮”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的50年代卻是中國女性未婚女性的主流髮型。女孩們愛把頭髮分成兩束于頭兩側,黑得發亮的麻花辮垂直在身前,辮尾常常繫上紅繩或者漂亮的絲帶,身上再穿一條飄逸的“布拉吉”,看上去異常嫵媚。
60年代結婚照
“劉胡蘭頭”:時代印記
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新中國經歷了“大躍進”、“大煉鋼鐵”和“大饑荒”時期。雖然漂亮的麻花辮仍然是女孩子鍾愛的髮型,包括“文革時代”的女紅衛兵,但是麻花辮已經短了許多,長及雙肩或者更短。
但是,伴隨“綠軍裝”的盛行,“劉胡蘭頭”也成為當時女性選擇的主要髮式之一,尤其是在結婚的時候特別普遍。整齊、垂直的頭髮剛好蓋住雙耳,看上去堅強有力,幹勁十足。不管是在工廠裏刻苦幹活,還是頭戴綠軍帽、拿著《毛主席語錄》高呼,還是照一張樸素的結婚照,還是在表演“樣板戲”的時候,“劉胡蘭頭”都成為那個時代鮮明的印記。
山口百惠
80年代
“山口百惠頭”:清純靚麗
日本的1970年代是“山口百惠的輝煌年代”。80年代初,風靡日本的山口百惠隨著一部電視連續劇《血疑》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她和三浦友和演繹的愛情故事成為中國黑白電視時代最動人的愛情,其清純的短髮形象也成為中國青年女性追逐的新時尚。
林青霞
“林青霞頭”:美麗飄逸
林青霞,曾被譽為“東南亞第一美女”,天生麗質,長髮披肩,隨風散逸,有時候在耳邊會別上一朵小花。一時間,這樣的髮式也成為80年代年輕女孩競相模倣的對象。有時候是工藝花,有時候還會別上一朵芳香的鮮花。長髮披肩的美女也開始成為男孩子的夢中情人,甚至成為女性氣質的標準形象。
張薔
“爆炸頭+高劉海”:張揚奔放
改革開放之後,港臺的流行樂曲、港臺小説、港臺的一切新鮮玩意都如晚來的浪潮席捲了整個中國大地。“中國迪斯可女王”張薔的爆炸頭、電音嗓、緊身褲成為中國內地年輕女孩酷愛的“另類”風尚。
張曼玉
90年代
“歪馬尾”:俏皮可愛
“馬尾”髮型是90年代每個女孩最偏愛的一種髮型。它是將大部分的頭髮往頭後部集中,用一個皮套或其他的可以鬆緊的裝飾品,將其紮起來豎在半空中的造型。因看起來像馬的尾巴而得名。“馬尾”可以後高梳、後低梳、側高梳、側低梳,還可以高梳後編個麻花辮。
張曼玉的“歪馬尾”成為90年代的一种經典形象——俏皮可愛,少女們喜愛無比,都想方設法用較結實的橡皮筋在頭的一側扎一個“歪馬尾”,再套上裝飾發花、發帶或者發套。踏春的日子,外出遊玩,“歪馬尾”配上漂亮的衣服,在山路上灑下銅鈴般的歡笑聲。
范冰冰
21世紀
“千面女郎”:魅力四射
步入21世紀,“理髮師”已經晉陞為“髮型設計師”,各種各種的歐美時尚髮型、日韓時尚髮型涌入中國內地。染發的、燙髮的、拉直的、復古BOB頭、電棒燙、陶瓷離子燙……應有盡有。每個愛美女性都可以在髮廊或者形象設計店找到和自己的髮型、年紀、職業等相匹配的髮型。
“做頭”已經成為中國女性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髮式和頭髮的顏色都隨著心情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工作性質的改變而改變,隨著居家還是出外而改變,“做頭”成為一種輕鬆愜意的事情。每個愛美女孩都有成為“千面女郎”的可能,演藝明星尤其是把各種髮型嘗試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