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河池市南丹縣的中保、裏湖、八圩三個民族鄉,活躍著一支支“基層黨組織馬幫送水服務隊”,他們每天穿梭在大山深處,用馬幫馱水,為大山裏的困難群眾送水。去年12月以來,他們的送水行程已達2000多公里,為邊遠山區群眾運送飲用水13萬多噸,臨時解決了三個民族鄉8760人和960多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成為了南丹縣抗旱救災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災”字當頭 應運而生
去年8月份以來,南丹縣遭受了歷史罕見的嚴重旱災。中堡苗族鄉地處雲貴高原的邊緣,境內峰叢林立、溝壑縱橫,許多寨子仍沒通公路,許多邊遠村屯遭遇了飲水難題。
面對嚴峻災情,南丹縣委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制定下發了《關於在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廣泛開展“三送三幫促三保”抗旱救災主題實踐活動的通知》和《關於在抗旱救災工作中充分發揮各級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産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緊急通知》,明確了組織領導、工作責任制和工作措施。要求各基層黨組織成立各種黨員突擊隊,全力以赴抓好抗旱救災工作。
“大旱面前,不能只是等、靠、要,我們自己要勇敢地團結起來,有一份力發一份光,共渡難關。”去年12月中旬,36歲的中堡苗族鄉拉納村黨支部書記余正龍站了出來。他召集群眾商量,把家中有馬的散戶集中起來,組成一個馬幫送水服務隊,每天為一個村的群眾送水。
南丹縣第一個“基層黨組織馬幫送水服務隊”由此應運而生。南丹縣委為馬幫送水服務隊的每匹馬配備了兩個45升的塑膠水桶,服務隊每天義務給缺水村屯送水。
黨在心中 發展壯大
余正龍的馬幫送水服務隊每天在崎嶇的山路上來回兩趟,每送一次水要走近20里的山路,每匹馬要馱90公斤的水,一個來回要4個多小時。他們自帶乾糧和水,不喝群眾一口水,不抽群眾一支煙,不吃群眾一頓飯。半個月下來,大家紛紛把敬佩的眼光投向了余正龍和“基層黨組織馬幫送水服務隊”,許多有馬的村民也漸漸地加入馬幫送水服務隊,馬幫送水服務隊也由原來的8匹馬增加到30匹。
“每次送水到府,余支書一口茶不喝,一支煙不抽,板凳都沒坐就走了,真是黨的好幹部啊!”説起余正龍,中堡苗族鄉拉納村82歲的余喬妹總是充滿了感激。
隨著旱情的進一步加劇,馬幫送水服務隊的作用越來越大。南丹縣委相繼在山高路陡的裏湖瑤族鄉、八圩瑤族鄉成立了“基層黨組織馬幫送水服務隊”,每個隊20至30匹馬,配有60個45升的水桶。馬幫送水服務隊由基層黨組織建立,大部分由村寨和鄉鎮的黨員組成,由比較熟悉情況的村黨支部書記任隊長。隊長除送水以外,還要負責聯繫缺水群眾,缺水必送。
情係群眾 默默堅持
馬幫送水服務隊的成員大都來自農村,他們也缺水,也要趕春耕。但一想到山高路陡的村民和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的飲水困難時,他們很快就打消了後退的念頭。
腳起水泡了,晚上回家用熱水泡一泡,擦點藥第二天繼續趕路;衣服一身的馬味,回家時換件乾淨的,趕馬時繼續穿上。每天崎嶇的山路不好走,每天跟在馬屁股後面不好聞。但馬幫送水服務隊沒有怨言,沒有退卻。每次送水進家門,他們總是笑瞇瞇地和主人打招呼:“沒有水就給我們打電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