疇縣法鬥鄉岩溶山區面積佔全鄉總面積的43.5%,全鄉大部分群眾都靠積雨水解決飲水問題,靠天吃飯,去年入秋以來,法鬥鄉和全州、全縣一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乾旱,全鄉農作物受災嚴重,人畜飲水極為困難,面對嚴重旱情,鄉人民政府鄉長張廷偉同志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認真研究制定抗旱救災對策,率領全鄉幹部職工,深入一線抓好抗旱救災工作,千方百計尋找水源,整合各方資金和力量幫助群眾解決人畜飲水難題,動員引導群眾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開展抗旱自救,最大限度減少因災造成的損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基層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誓言。
為全面深入了解旱情狀況,科學制定應對措施,從去年10月開始,張廷偉及時安排各掛鉤村工作組進村入戶開展調查摸底,重點核查低保戶、五保戶、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及殘疾人家庭等困難群眾的用水、缺水和農業生産情況,明確重點和急需解決的對象,掌握旱情資料,為制定抗旱救災措施提供了詳實的依據。經摸底調查,乾旱共造成全鄉186個村民小組2萬多人、1.56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小春作物受災嚴重,畜牧業、農業、林業經濟損失較大,烤煙面積下滑,大春無法栽種,直接經濟損失達1051萬餘元。面對嚴峻形勢,在今年春節收假後,張廷偉與全鄉幹部職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抗旱救災和森林防火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來抓落實,及時研究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鄉人民政府鄉長、副書記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下設9個工作組分赴全鄉9個村民委員會開展工作。一個調供組負責對全鄉供水調運,一個督查組負責督查各組工作開展情況,保證了各村有人做事、全鄉有人督促。在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開通“缺水熱線”,方便群眾諮詢旱情和反映救助。同時,建立科級領導分片掛鉤責任制,由黨政班子成員分片帶隊,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各工作隊員分片包乾,負責做好具體工作。村“兩委”幹部分片掛鉤村民小組,及時反饋旱情和組織群眾抗旱自救。製作抗旱救災工作服務聯繫卡,向各村民小組公開掛鉤領導、片區責任人、送水電話、應急電話等內容,方便群眾聯繫。明確班子成員、幹部職工、村幹部以及農、林、水、畜、電等站(所)的抗旱責任,要求全鄉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和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攻堅戰。建立黨員幹部一幫一制度,機關站(所)35名黨員幹部分別與35戶困難農戶結成幫扶對子,共捐款1.25萬元,為群眾運水300余立方,有效緩解了群眾的用水困難。
在深入分析掌握旱情的基礎上,張廷偉組織制定了市場化運作和政府適當救助相結合的《法鬥鄉抗旱應急供水方案》,及時購置抗旱設備,為群眾送水和取水解決工具缺乏難題。實行一戶一策,對有經濟能力和勞動力的群眾積極動員運水、購水自救,對半寄制學校、“重點人群”弱勢群體,實在無法解決飲水的,由政府組織免費送水;對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的,根據購水量給予適當補助。並由政府指定供水點,根據路程和公路狀況制定補助標準和控制水價,規定在距取水點5公里範圍內的每噸水運費不超過25元,最遠的不得超過35元,防止哄抬水價、運價。面對不斷加重的旱情,深入開展抗旱保民生,他帶領各工作隊加強對農村供水溝渠和各供水點的管理,完成溝渠修復5000米。積極引導群眾擴大種植面積、調整種植結構、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截止目前,全鄉共投入抗旱經費53.4萬元,購置抽水機14台,水管5000米,水桶100隻,送水2052立方,解決了900余人360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和2000畝農田的灌溉用水。
作為一鄉之長,張廷偉同志始終把群眾的疾苦放在首位,旱災以來,他白天冒著烈日酷熱,深入村寨了解旱情形勢及群眾生産生活和飲用水情況,與群眾交心談心,耐心細緻做好群眾的思想穩定工作,動員自力更生開展抗旱自救。晚上他又召集各村工作隊隊長研究抗旱對策,始終以高昂的鬥志、一絲不茍的態度投入工作,他的精神感染了身邊的幹部群眾,帶動了全鄉幹部職工放棄休假日,早出晚歸全身心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中。抗旱工作中,他親自帶隊翻山越嶺,尋找水源,特別是多次深入山高林茂的小橋溝自然保護區內,累了,就停下休息一會,餓了,就吃點乾糧充饑。鞋子磨破了腳腫了從不叫苦,心裏想到的總是找到水源,讓群眾有水吃。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大山森林裏找到兩處水源,董有村委會山格拉村民小組也找到一條地下河。三個水源點開發利用起來,可解決法鬥鄉1.1萬餘人3400余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和1400余畝農田的灌溉用水。經過努力,全鄉現已新找水源點12個,並注重加強對水源點的水質檢測,確保群眾用水安全。同時,他積極協調資金和物資折合10萬餘元投入抗旱救災。“我也是農民出身,不關心群眾疾苦,還算什麼幹部。”這是張廷偉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為確保抗旱資金落到實處,他經常在幹部職工會上強調,要求大家一定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好最大效益。鄉親們都説:“有這樣一位下得來,沉得住,能與我們同甘共苦的鄉長,我們有決心戰勝旱魔,過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