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參加“情係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的臺灣嘉賓劉盈希(右),在參觀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時,饒有興致地穿上當年紅軍的服裝擺普士(pose)拍照留念。 中新社發 張宇 攝
7月20日,參加“情係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的臺灣嘉賓,在延安棗園革命舊址參觀毛澤東舊居。 中新社發 張宇 攝
“兩岸文化交流不應有任何障礙”——專訪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程建人
“兩岸文化交流不像其他領域交流存在敏感性,不應該有困難,有困難也應該排除。”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前臺灣涉外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程建人第四次來大陸參訪,他表示,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資産,兩岸應在文化領域展開全方位交流。
“情係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日前在陜西省舉行,程建人作為臺灣嘉賓團團長首次參與這一兩岸文化人士的大型交流活動,並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情係長安”是懷古尋根之旅
是次活動中,嘉賓們參觀了兵馬俑、陜西歷史博物館、乾陵博物館、法門寺、武侯墓等,觀摩了秦腔、老腔、儺戲等表演,並舉辦多場兩岸文化交流為內容的研討會。程建人説,“情係長安”之旅基本是文化訪問,但又不只是文化訪問,對於很多參與者也是一個懷古尋根之旅。“在過程中,我們看到過去老祖宗流下來的資産,也看到了大陸近年來在各方面妥善的思考和做法,也看到大陸未來發展的憧憬。”
他表示,兩岸相隔這麼久,兩岸內部有各種複雜的因素,所以要馬上非常快速地在所有的領域加速交流,有的領域是困難的,但是文化領域不應該有困難,有困難也應該排除。“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的資産,不僅給上一代人帶來追憶,對現在的人值得了解,對未來的年輕人影響更大,文化上的交流應該全面加深,有困難應該大家研討、改善、排除。”
程建人表示,文化不像政治或有的安全問題,敏感性可以説基本上不存在,除非某些有心人士把文化做政治的曲解。在這樣一個兩岸都開放的時代,這樣的情況不是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大多數人能接受的是要理性、客觀、透明。
參訪延安不會有問題
此次大陸之行主辦方安排參訪中共革命聖地延安,程建人説,對延安參訪不會有問題,甚至可以説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不能離開歷史,歷史上發生的事情,越多了解,對我們過去和未來越有用處。”
“在我們以前的教育中,延安是‘共産黨的老巢’,長征是‘長竄’;然而對於大陸的同胞尤其是共産黨來説,是他們的聖地,從這點能看出兩岸之間的差別。”他説,由於兩岸分隔的關係,兩岸有不同的文宣、教育和歷史解釋,在臺灣一般人腦海裏面有一些很複雜的感受,但現在要理智客觀來看待。
程建人表示,延安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我們只要談兩岸的歷史,尤其是大陸的發展,延安這段決不能忽略掉,也不能被曲解,她有其正面意義。“當然也因為她發展的成功,影響到當年的國民政府,歷史就是這樣,有起伏、有曲折、有互動、有衝突,也是在這種情形下才有今天。所以這次安排延安之行,非常好。”
兩岸關係正朝對人民最有利方向發展
談到近一年來的兩岸關係,程建人完全認同現在發展的方向,並認為這是對兩岸人民最有利的方向,“當然在很多細節上大家要商量,因為這是以前沒有走過的路,大家要謹慎,在雙贏的局面下,彼此都要為對方做考慮。”
他説,在政治方面,兩岸還是有難題、有差異、有敏感性,還有多年來累積的矛盾,“所以要強調,文化方面可以多做,敏感方面,要謹慎、慢慢化解。”
程建人特別強調兩岸要相互理解。“大陸要同情臺灣過去的遭遇,當年清朝把臺灣一下子就割讓了,光復後又發生‘二二八’事件,這些對臺灣同胞肯定造成心理上很大的衝擊,甚至於挫傷,老一代人有,年輕一代遺傳下來也有,這些地方大陸要有同情心;同樣臺灣人對大陸也要有理解,大陸這麼大的地方,五十六個族群,經過了各種運動,現在能夠改革開放,這麼快速地取得這樣的成就,全世界都能看到,臺灣人也要理解大陸同胞,這樣大家才能一起爭取雙贏。”
大陸沒去過的地方都想去
自二00七年從政壇卸任後,程建人已來大陸訪問三次,但他説這次是時間最長的,也是觀察最深、最廣泛的一次。“我們從黃帝一直看到現在,不僅看到各種文物古跡和文化表演,還走了穿越秦嶺的西漢高速公路,看到黃土高原上的綠化成果等等,這些都是大陸現代化發展的成果。”
他表示,大陸沒有去過的地方都想去。“因為我以前職業的關係,全世界其他幾乎所有地方都跑遍了,有的國家我去了三、四次,只有中國大陸不能來,説實話,大陸是和我們最親近的。”
程建人説:“我們雖然在臺灣,但我們對大陸不論是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發展,都很關心,就像大陸對臺灣的發展很關心一樣,這是好的,互相關心,這就是同胞,中華民族應該如此。以前搞戰爭、搞內戰,坦白説是親痛仇快的事情,我們不希望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