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清晨,北京臺資企業協會副理事長、林迦億兆(北京)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彥宏提前一個小時趕到首都機場。臨行前,他特意帶上一個相機,和在京的許多臺商一樣,靜候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到來。
作為一名臺商,林彥宏盼望連戰的和平之旅能夠給他帶來實惠:促進商貿完全放開,實現兩岸全面、直接“三通”。
林彥宏看到了希望:胡錦濤和連戰會見後,4月29日,國共兩黨聯合發布新聞公報: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海空直航列入“共同願景”。
1989年,林彥宏帶上衛生紙之類生活用品來到北京,“那時以為在北京買不到”。9年後,林彥宏和夫人、孩子選擇在北京定居,成了一家北京人。
為了看望居住在臺灣高雄的父母,林每3個月到半年就要回去一次,每次都要繞行香港,這使林彥宏把回家看成是一次“疲倦之旅”。
臺灣《投資中國》雜志的資料顯示,像林彥宏一樣,在大陸投資的臺商及臺企員工有近100萬人,其中臺商60萬人以上。截至2004年,臺商赴大陸投資累計有68115家,實際利用臺資金額近800億美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說,臺商將是實現全面、直接“三通”的最大受益者和支持者。他提供的數據表明,臺胞來大陸已逾2400萬人次,如直通大陸,1人可節約1萬元新臺幣,全年可節約300億元。
大陸首倡兩岸“三通”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兩岸交流的倡議,後來被概括為“三通”,即兩岸通郵、通航、通商。
在廣播員陳菲菲的記憶里,1979年的元旦是個特別的日子。那天早晨,她和往常一樣,穿上軍裝來到前線廣播站。打開《告臺灣同胞書》文稿時,她意識到自己要播出的是一個將改變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文件。
1955年,20歲的陳菲菲被派到這個距離小金門國民黨駐軍不足2000米的前線廣播站,她的任務是通過氣動大喇叭壓住“敵方”播音員湯麗珠的“反動宣傳”。
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宣布:自即日起,解放軍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同時引人注目地提出了進行兩岸經濟交流的倡議,這後來被概括為“三通”,即兩岸通郵、通航、通商。
大陸的這一姿態沒有得到臺灣當局的積極回應。《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個月後,蔣經國正式提出對大陸“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三不政策”。
陳菲菲的聲音通過金門駐軍在老兵中掀起波瀾,老兵們的哭訴使蔣經國倍感壓力。一年後,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這一放勢不可擋,到1990年,回大陸探親的國民黨老兵達200多萬人次。
1991年4月23日,陳菲菲完成了最後一次播音。第二天起,前線廣播站沉默了。
對岸很快做出回應:停止了宣傳廣播,更多地播一些歌曲。這一年,一種叫“康師傅”的方便面第一次由臺灣進入大陸。
兩岸關係呈現出某種默契,但這種默契很快被執政的李登輝破壞殆盡。1992年,臺灣公布“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兩岸船舶、飛機等運輸工具不得進入對方區域,違反規定的臺方人員將被罰款甚至判刑。
為推動“三通”,大陸仍繼續做出善意的努力: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表講話,再次闡明: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是兩岸同胞利益之所在,應當加速實現直接“三通”。
這時,李登輝獨創的“臺獨”一詞出現在兩岸的報章上。1995年5月,李公開宣稱臺是“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兩岸“三通”的基礎不復存在,臺海陷入空前危機。
隨後上臺的民進黨人陳水扁堅持在其所謂的“一邊一國”框架下談兩岸直航,欲將兩岸航線國際化。但在島內壓力下,臺灣當局從2001年1月1日起,分階段開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的貨物和人員直接往來,這就是所謂的“小三通”。
大陸方面認為:臺當局的這一計劃純屬政治手腕,目的在于擺脫困境換取時間:金、馬與福建之間的小額貿易多年來就實際存在,且只能滿足金、馬少數民眾的需求。
兩岸海運繞道日本石垣島
因為政治因素兩岸無法直接通航,石垣島這座珊瑚礁小島一躍成為兩岸重要的轉運站,吞吐量甚至超越香港。
“如果實現了‘三通’,臺商可以在臺北吃過早飯後,飛到上海辦事、吃午飯,晚上還可以飛回去陪老婆吃晚飯,就像從臺北飛到高雄一樣方便。”這位幽默的老人是臺灣上海國際港務公司總裁顧問范增勝。范現居上海古北新村,那里有臺灣的料理店、咖啡館。
然而目前,對于范增勝、林彥宏這些臺商而言,這種願望還只是一個夢。
王建民介紹,目前在大陸投資的臺商只能像林彥宏一樣,空運由大陸到香港再到臺灣,海運則由大陸到香港或日本石垣島,繳納手續費,辦理彎靠證明書後再到臺灣;由臺灣到大陸亦然。
石垣島是臺灣東部西太平洋上一個不起眼的日本小島。因為政治因素兩岸無法直接通航,這座珊瑚礁小島一躍成為兩岸重要的轉運站,吞吐量甚至超越香港。
王建民提供的資料顯示:2003年停靠于此的兩岸船只逾4000艘,貨物價值合計逾200億美元。
王建民披露,實際上,貨船根本不進石垣島港口,而是停在附近的海域,由航運代理公司代辦中轉手續,繳納費用後就可辦理彎靠證明書。
目前,石垣島共有10家航運代理公司,收取中轉手續費是他們的主要收入。日本石垣島每年靠發一紙彎靠證明書可獲得4500萬美元,這是該島4.5萬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彎靠石垣島後,兩岸往來成為一條繞了圈的折線。上海到高雄直線距離是600海里,經過石垣島繞一圈要走935海里,多走了1/3,時間多用一天,費用增加約2.2萬美元。
繞道使臺商的經營成本增加三到四成,獲利減少,和歐美產品在競爭中處于下風。因為繞道拖延時間,臺商往往不敢承接一些時效性極強的合同。
可以引為佐證的是,2004年10月,亞洲第一大清潔劑原料廠和桐化學公司取消了在臺100億元的投資。美國商會在臺原有600多個會員,現在只剩下400多個;歐洲商會會員也從400多個減至300多個。
王建民說,實現“三通”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大陸市場的開放程度將大大加強。現在臺商企業必須在大陸設廠,實現“三通”後,臺商無需在大陸設廠,兩岸的產業結構會發生很大改變。調查顯示,臺70%的民眾支持“三通”,道理就在于此。
臺商春節包機實現直航
學者推測,在連、宋大陸行的影響下,臺灣民眾最為關心的“三通”問題,今年在直航方面可能會有所突破。
2005年1月29日,乘坐春節包機的臺灣居民黃芬玲很驚訝受到這樣的禮遇:身穿深淺藕荷色相間的中式分身旗袍的國航空姐表演小合唱《外婆的澎湖灣》,每位乘客還獲得一個24K鍍金的繪有故宮、天壇、長城、仙鶴的盤子和京劇臉譜工藝品。
3個半小時後,黃芬玲乘坐的國航CA1087航班抵達臺北,而平時要用大半天時間。
這一天,各地的臺商,從北京、上海、廣州,踏上了回家之路。兩岸歷史上第一次春節直航包機啟動,大陸民航客機半個多世紀來首飛臺灣。
臺商包機始于2003年春節。由于臺灣當局的限制,大陸航空公司未能飛航島內,每趟航班都要經停港澳,與真正的兩岸直航還有距離,而2005年臺商春節包機則實現了“雙向、對飛、不中停”。
春節包機的實現,抬高了人們對直接“三通”的期望。王建民說,從那時起,不少人都在醞釀推動臺商包機節日化、常態化,“最起碼應該實現周末化”。
5月3日,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在希向媒介披露,目前正在努力推動臺商春節包機向節日化、常態化發展。
王在希說,從技術上講,可能貨運比客運要簡單一些,希望由易到難,首先實現貨運直航,逐步推進客運。
王建民推測,在連、宋大陸行的影響下,陳水扁的可選擇范圍在縮小,臺灣民眾最為關心的“三通”問題,今年在直航方面可能會有所突破。本報記者 謝言俊 實習生 蔣彥鑫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