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大事紀
更多 >>
往來法規
更多 >>
七日回顧
更多 >>
 
 
 
背景資料:親民黨
 
 
  來源:      日期:2005-04-07 15:14

    2000年3月18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揭曉,獨立參選人宋楚瑜獲466萬票,僅以30萬票的些微差距落選。在宋的支持者的強烈要求下,同時也是為了凝聚這股力量,打開臺灣政治舞臺的另一片空間,宋楚瑜于3月31日正式宣布成立親民黨。之所以命名為“親民黨”,是因為宋楚瑜推崇蔣經國的“親民、愛民”理念,該黨英文名稱為“the People First Party”,意為“人民第一”黨。親民黨成立後,即成為僅次于國民黨、民進黨的臺灣第三大黨。該黨主要利用“立法院”舞臺,扮演在野制衡角色,曾在“核四”廠的停建與否問題上,與國民黨、新黨等在野黨組成“在野聯盟”,成功地迫使民進黨當局讓步。但親民黨有時也表現出與民進黨合作的一面,因此島內有人認為親民黨是個比較善于“兩邊觀望”的政黨。

   親民黨黨綱聲稱該黨是“兼容並蓄的柔性政黨”,“以結合民意、國家安全為本的民主政黨”,“推動清明政治的改革政黨”。在兩岸關係方面,親民黨主張“兩岸展開平等互惠的談判,謀求永久的和平”,但又聲稱“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自主的國家”,明確反對“一國兩制”;在“外交”政策方面,親民黨主張“採取務實的態度參與國際社會。投注心力拓展與其它國家的實質關係,並參與國際其它官方與非官方組織”;在“憲政”上,親民黨主張成立單一“國會”、“總統選舉應採絕對多數制”、“政黨不得經營營利事業”等;在經濟發展上,親民黨主張厘清政商關係,杜絕黑金政治。此外,親民黨在環保、司法改革、社會福利等方面也提出一套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是美國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文工會主任、中央黨部秘書長、“行政院新聞局長”、臺灣省主席等職。當年李登輝能順利當上國民黨主席,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但自李推行“廢省”以來,宋與李漸行漸遠,最終與李決裂,脫黨參選“總統”。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是宋楚瑜競選“總統”時的搭擋,長期從事醫學研究與臨床工作,是美國外科學學院院士,“本土”意識較濃,是親民黨吸引臺灣本省人的一個重要幹部。親民黨秘書長鐘榮吉從臺灣政治大學新聞係畢業,從事過多年媒體工作,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長期追隨宋楚瑜,親民黨成立後即被宋任命為秘書長。

   目前親民黨中央黨部下設5個單位:“政策研究中心”負責黨的政策基調研擬、民意調查制作等工作;“組織部”規劃黨員招募及各黨部成立事宜;“文宣部”負責黨的活動新聞宣傳、親民黨全球資訊網站架設等工作;“行政部”負責黨的“全國委員會”休會期間的行政事項及日常行政工作;“財政部”負責會計工作,並統籌黨部經費使用狀況。此外,親民黨還成立了“立法院黨團”、“甘泉黨部”、“那魯灣黨部”等特別黨部。親民黨也在各縣市成立了地方黨部,但由于黨的成立時間短,各地方黨部在機構設施、人員配備上尚不完善。

   親民黨成立後,招納了一些原國民黨、新黨,以及無黨籍的“立法委員”,目前在“立法院”擁有19個席位,在縣市長方面人數則為零。親民黨發言人孫大千最近對外宣稱,該黨擁有30萬黨員,但據臺灣有關媒體披露,登記在案的親民黨黨員不會超過5萬。

   目前親民黨面臨不少問題與挑戰,主要有:其一、“雜牌軍”色彩濃,內聚力弱。親民黨組建之初,為了擴充隊伍,往往是來者俱收,甚至是四處挖人,而投靠親民黨的,有些是因為與宋楚瑜理念相同而來,有些是念在與宋的舊情份上而來,還有不少是想利用親民黨作為日後飛黃騰達的一個途徑,可以說,親民黨的組成中,各路人馬都能見到一二,這樣的隊伍組成,造成了親民黨內聚力相對較弱;其二,除了宋楚瑜外,缺乏明星級的政治人物。人才短缺是親民黨的一個嚴重問題,而宋楚瑜超 人氣的態勢,又使得親民黨背上了“一人黨”的包袱。直至目前,親民黨的組織發展機構依然不盡完善,這將使親民黨的人才培養面臨困難;其三, 親民黨的政策綱領目標不明確,尤其是在兩岸政策上大打“擦邊球”,這使其政黨定位日漸模糊。親民黨號稱“以民為先”,但這個口號哪個政黨都會喊,親民黨在兩岸定位上似統似獨,原本是企圖吸引更多的中間選民,但這也使眾多的臺灣人認為,親民黨是個耍滑頭的政黨,這對親民黨的形象是個傷害。總之,甫成立的親民黨還需要不斷地磨合,才能日趨成熟。

   面對年底“二合一”選舉,親民黨在“區域立法委員”方面共提名60人,黨中央樂觀評估,約可當選32至35席,加上10席左右的不分區及選“立法委員”,總共約可拿下40席左右,實現“席位增長百分百”。為了給親民黨候選人打氣,同時也是為了呼吁選民支持親民黨,宋楚瑜將自己列為親民黨提名“邊緣名單”中的第11名“不分區立法委員”。不過,在朝野“泛藍軍”與“泛綠軍”兩大陳營對峙成型後,親民黨倍受國民黨、民進黨的兩邊夾殺,選情並不樂觀。在縣市長選舉方面,親民黨主打彰化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金門縣、連江縣等縣的縣長選戰,在臺中市則支持無黨籍參選人張溫鷹。由于地方首長選舉是單一選舉,對大黨有利而對小黨不利,加上親民黨地方基礎薄弱,所以有人預估,親民黨能拿下2席縣長寶座就已不錯。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