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日本“月球”A計劃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
半人馬座上面級成功撞月
近年來,世界航太大國再度掀起了新一輪探月熱潮。
歐洲嘗試新技術
2003年9月27日,歐空局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慧一號”被發射送入太空。經過14個月的飛行,它于2004年11月15日抵達月球上空的近月軌道。
德國航空航太中心打算在2012至2013年間,實施德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探月項目“月球探索軌道器”。這一探月項目獲得成功的話,德國還將派出飛船赴月球蒐集月球的岩石樣本。
英國國家航太中心已宣佈要面向工業界招標,對準備在2014年發射的“月光”(全稱為“月球輕型內部與通信實驗”)探測任務進行為期9個月的A階段研究。
日本探月愈挫愈勇
1991年,日本啟動“月球”A計劃,主要內容是在1995年發射“月球”A探月器。
1996年,日本提出了建造永久月球基地的計劃。根據計劃,2005年~2015年將主要完成月球的探測和技術開發並投入實際運作;2015~2025年,將完成月球資源利用技術的積累;2025年將著手建立以月面為據點的月球空間活動站。
2007年9月14日,日本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輝夜姬”(月亮女神)號順利發射升空,同年10月5日,“輝夜姬”進入繞月軌道,成為日本第一個月球軌道探測器。
中國即將發射嫦娥二號
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中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
第一期繞月工程將在2007年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
第二期工程時間定為2007年至2010年,目標是研製和發射航太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
第三期工程時間定在2011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返回。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踏上“奔月”旅程,11月7日進入200千米的環月工作軌道。
2009年3月1日 中國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以撞月方式結束了其使命。
由嫦娥一號備份星研製的嫦娥二號衛星,將作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計劃于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上半年發射。”嫦娥二號”有望採取軟著陸的方式降落月球,來驗證軌道控制等相關技術。嫦娥二號一個重要特點是,其將搭載的CCD相機解析度比嫦娥一號高出許多,能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嫦娥一號的空間解析度是120米,而嫦娥二號的則達到了10米。
印度探月目標是載人
2008年10月22日,印度“月船”1號由“極軌衛星運載器”C2火箭在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發射升空,衛星于2008年11月12日進入距月面100千米的最終工作軌道。撞月裝置於2天后對月面實施了撞擊。
印度的第二個月球探測器“月船”2很可能在2013年前發射。“月船”2探測器載有無人月球漫遊車,由印度和俄羅斯聯合研製。
印度2009年公佈了“登月計劃”,該方案顯示印度將於2015年實現載人航太器登月計劃,並最晚于2020年實現航太員月球漫步。
美國探月趨於理性
2009年6月18日 美國航宇局成功發射了“月球偵察軌道器”(LRO)和“月坑觀測與探測衛星”(LCROSS),用於對月面進行測繪,並尋找水冰。這是NASA自1998年發射“勘月者”探測器以來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一次向月球發射兩個探測器是此前從未有過的。
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是指美國在2004年1月時任總統布希發佈“新太空探索計劃”即研製下一代航太器、重返月球乃至登陸火星等計劃內容後,美國航宇局于2006年12月所發佈的,其核心目標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並以此為跳板,為登陸火星乃至探索更遙遠的太空做準備。
俄羅斯月球情結更深
俄擬在2015年後建立一座全自動化的無人月球基地,在此之前擬開展4項探月任務。
“月球-全球”1定於2012年由聯盟2型火箭發射,重120千克,用於研究月球內部構造和尋找月球礦産資源。也準備在2012年發射的“月球-全球”2將是一個攜帶漫遊車的著陸探測器,其著陸器可能成為“國際月球網”的一部分。另兩項任務稱為“月球-土壤”,其中2014年發射的探測器將由軌道器和著陸器組成,著陸器將攜帶一輛能開展現場土壤分析的漫遊車;2015年發射的第二個著陸器將帶有用於送回樣品的上升級。
“月球-全球”和“月球-土壤”探測任務完成後建設的自動化月球基地將由一座太陽能電站、幾座通信與科學實驗用著陸器站、一輛遠端科研漫遊車、一個著陸與發射場區和一顆軌道衛星構成。
韓國也不甘落後
韓國政府制定了長期推進宇宙探測計劃的目標,其內容包括:到2020年開發出月球軌道探測器;到2025年開發出月球著陸探測器等。(摘自《太空探索》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