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在發射塔架上的長徵三號丙火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提供

9月12日,承載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丙火箭完成測試後運抵發射工位。
28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已被完全包裹在90多米高的發射塔架內,塔架內部正進行發射前的最後準備工作。截至記者發稿時,我國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二號”任務各大係統一切準備就緒,嫦娥二號衛星發射已進入待命加注發射階段。
長三丙火箭承擔發射任務
任務發射場區各項準備工作全部就緒
記者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現場看到,此次發射嫦娥二號衛星的發射塔架,是發射場的二號塔架。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副總工程師陳秉理介紹,二號塔架用于帶助推器火箭的發射任務,由于此次發射衛星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捆綁有兩個助推器,因此“嫦娥二號”發射任務就由二號發射塔架承擔。
據探月二期工程有關負責人介紹,嫦娥二號衛星是我國探月二期工程的技術先導星,主要目的是為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展部分關鍵技術試驗,積累工程經驗,並深入開展月球科學探測和研究。它原來是“嫦娥一號”任務的備份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量技術改進。整個二期工程,是為“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探測任務架橋鋪路。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告訴記者,和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相比,嫦娥二號衛星將直接被發送至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奔月軌道,對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也因此需要突破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技術。此次承擔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全長54.84米,捆綁有兩個助推器,起飛重量345噸,以發射重量約為2480公斤的嫦娥二號衛星。
整個“嫦娥二號”任務由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五大係統共同完成,發射場是最吸引公眾眼球的一個係統。
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和技術勤務保障五大係統組成,主要完成發射試驗組織指揮、火箭測試及加注、星箭測試技術勤務保障、火箭飛行主動段測量控制等任務。
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準備,“嫦娥二號”任務發射場區各項準備工作現已全部就緒。屆時,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長徵三號丙火箭將騰空而起,把嫦娥二號衛星直接送到地月轉移軌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