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西昌10月1日電
10月1日下午,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大涼山深處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3年前的9月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衛星就是在這里順利升空。今天下午18點59分57秒,嫦娥二號衛星,這顆探月二期工程的技術先導星,從這里出發,踏上了遙遠的奔月之旅。
下午近18時,記者來到距離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二號發射工位1000米的山坡上,靜候那激動人心的瞬間。此時,高97米、重4600噸的活動勤務塔已經開到發射場坪的另一端;發射塔上,“長徵三號丙”火箭在回轉平臺環抱下,靜靜佇立。發射場上,低溫推進劑加注正在進行,身穿防護服的操作手們小心翼翼地加注液氫。在測發遠控樓的指揮大廳里,電測、遙測、外測等係統的技術人員,正按規程對火箭和衛星作最後的測試檢查;大屏幕上,一串串數據、一幅幅圖表頻頻變化,調度口令聲此起彼伏。
“一小時準備!”伴隨著01指揮員鄢利清的口令,刺耳的警笛聲驟然響起,第一批技術人員開始撤離塔架,進入附近山洞。
倒計時40分鐘,發射塔上的回轉平臺徐徐打開,托舉著“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丙”火箭顯露出來,整流罩上的半月形中國探月工程標志清晰可見。
“30分鐘準備!”第二批技術人員撤離。
“15分鐘準備!”最後一批技術人員撤離。
這時,液氧、液氫射前補加開始,火箭上端霧氣繚繞。據介紹,三級火箭使用的液氫液氧儲存溫度分別是零下253攝氏度和零下186攝氏度,盡管燃料儲箱進行了水平極高的保溫設計,但火箭周圍的空氣還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為防止結冰,還需要不停地用氮氣吹除,直至發射前最後幾秒。
10分鐘、5分鐘……發射時間越來越近,人們也越來越緊張、越來越興奮,記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
“1分鐘準備!”扶持火箭的擺桿迅速擺開, 發射塔架上與火箭相連的各係統設備瞬間脫落,“長徵三號丙”距離點火升空進入讀秒階段。
“……5、4、3、2、1,點火!”發控臺主操作手郝軍
果斷地按下紅色按鈕。
18時59分57秒,橘紅色的火焰從火箭底部噴涌而出。霎時間地動山搖。在震耳欲聾的呼嘯聲中,“長徵三號丙”火箭拔地而起,以雷霆萬鈞之勢,直衝蒼穹!
人們翹首仰望,但見火箭拖著長長的火柱,向東南方向飛去,一會兒便消失在浩瀚的太空中,唯有震耳的呼嘯聲還在耳邊回響。
3年前,“嫦娥一號”實現了“零窗口”發射,節約衛星燃料120公斤。這次,“嫦娥二號”再次實現了“零窗口”發射,分秒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