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月亮城下話嫦娥

時間:2010-10-01 20:5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四川西昌10月1日電(李清華 王建章)月挂蒼穹,月城西昌。

  10月1日18時59分57秒,隨著驚天動地一聲巨響,噴著橘紅色火焰的長徵三號丙火箭衝天而起,托起嫦娥二號騰飛天際。頓時,大涼山深處彝鄉村寨傳來陣陣歡呼聲。在彝家兒女眼里,那蒼穹中劃過的一道道鎏彩,就是奔月的嫦娥婀娜多姿的長裙。

  “嫦娥奔月”是中華民族千年的美麗傳說。西昌曾名“建昌”,自古就有“月城”美稱。生活在這里的彝族同胞充滿了對月亮的崇拜,他們把中秋節叫“日月節”,賦予了月亮“溫柔”“善良”“美麗”等憧憬。

  彝族也有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彝家姑娘茲莫領扎被選到月宮當了月宮仙子,成了“月亮的女兒”。所以,這里的人們習慣把漂亮的彝族阿妹稱為“月亮的女兒”。彝族阿妹曲木阿呷說:“‘嫦娥’就是‘月亮的女兒’,我們這一代人趕上好時候了,如今每個彝家阿妹都是‘嫦娥’,現在是天上‘嫦娥’一個,人間‘嫦娥’一群啊!”

  今夜,月兒等待著“嫦娥”的再度來訪。彝族小夥曲木阿牛說:“日月節剛過幾天,我們這兒的月亮還是那麼亮,‘嫦娥’能在雙節里奔月真是太巧了。”其實,發射窗口的選擇與月圓月缺無關,而在于地球和月球之間的關係。由于自轉和公轉的原理,地月距離每分每秒都在變化,在最佳的距離點火發射,火箭飛行的路途就最短。科學家們說,天時地利人和,月城西昌是理想的嫦娥奔月之地。

  彝族不僅崇拜月亮,而且崇尚火。在他們看來,火是追求光明的象徵。“火把節”是彝族人非常重要的節日,火把通明,場面壯觀。在彝家人心中,火箭就像一個巨大的“火把”,屢次從“火把之鄉”騰空而起,把彝族兒女的美好期盼送至天庭月宮。

  月城西昌,還是當年紅軍長徵時劉伯承與小葉丹在彝海歃血為盟之地,“長徵”兩個字早已深深鐫刻在彝族人民心里。如今,一枚枚“長徵”運載火箭在紅軍長徵時經過的地方拔地而起,發起了探索宇宙的新“長徵”。此次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是長徵係列火箭的第131次飛行。

  山鄉村寨,火把通明,笑語歡聲。彝族兒女彈起了月琴,跳起了達體舞,盡情載歌載舞祝福偉大祖國繁榮富強……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