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6日電 國臺辦網站16日刊發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出席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招待晚宴的致辭。
致辭全文如下:
在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招待晚宴上的即席致辭
王毅
今天晚上,我和亞夫副主任在這裡略備薄酒款待大家,一是再次對大家不顧舟車勞頓,千里迢迢應邀前來出席本屆研討會表示熱烈歡迎,二是借此機會對各位多年來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所付出的心血表示衷心感謝。
每年一度的兩岸關係研討會是我十分在意和重視的一件事情,每次我都希望選擇一個對兩岸都有意義的地點。今年的研討會在哪舉辦?那天我和我的同事們攤開地圖,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山川大地上划動我們的目光。最終,我們把目光停留在雲南,定格在了騰衝。
騰衝作為一個邊陲小鎮,只是中國大陸2800多個縣城的其中一座。但這裡卻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承載著中華兒女一段氣壯山河的共同記憶,彰顯著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60多年前的一個初夏,中國遠征軍10多萬血肉之軀在這裡與日寇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據參戰老兵回憶,當時的戰況極為慘烈,縣城裏每一座房屋都被摧毀,甚至每一片樹葉都被子彈打穿。最終中國遠征軍以犧牲近萬人的代價,全殲日本守軍,奪回了這座被日寇盤踞的古城。當然,騰衝戰役僅僅只是全民族八年抗戰波瀾壯闊史詩中的一個篇章,但千百個打擊侵略者的戰役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可阻擋的勝利潮流,直到把日寇徹底趕出中國的土地,直到使寶島臺灣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
今天的騰衝,戰爭的痕跡已經看不見了。但這裡的一草一木仍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不絕的民族精神、民族血性和民族品格。“寧喪千軍,不失寸土”,這是多年前我們黨一位老前輩、老領導與我談論抗戰歷史時講的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任何人都不能輕忽中華兒女捍衛國土的強大決心,任何人都不能輕忽中華民族維護自身尊嚴的堅定信念。
説起民族精神,不僅是大陸,臺灣何嘗不是如此。從甲午戰敗,臺灣淪陷的那天起,多少臺灣志士前仆後繼,奮起反抗,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留下了感人事跡。大家都知道連戰先生三代人的故事。連戰先生的祖父連橫,在日據時代恥為日本的“順民”,毅然移居大陸。抗戰爆發後,他又讓自己的兒子連震東返回大陸並恢復中國國籍,投身抗日救亡運動。連戰先生一家三代都是正港的臺灣人,同時他們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實際上,像連先生一家這樣的臺灣同胞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和大陸同胞一起,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構成了中華兒女的風骨。
今天我們是在此討論兩岸關係。但之所以我剛才講這些,是因為今天的兩岸關係是歷史的延續。作為後來人,我們須臾不能忘記歷史和先人留給我們的啟迪。今天上午,我已就兩岸關係闡明瞭大陸方面的看法和立場。用最概括的話講,去年的兩岸關係,最大特色是“承前啟後”,關鍵詞是“穩中求進”;今年的兩岸關係,最大特色是“既往開來”,關鍵詞是“鞏固深化”。我們願和臺灣各界朋友一道,下氣力鞏固深化兩岸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等各個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和進展。但説到底,我們要鞏固的是兩岸同屬一中的共同認知,要深化的是兩岸同胞心靈和感情的真正融合。
説到認知和感情,我再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生活在大陸的臺胞陳雲英女士,她的丈夫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林毅夫先生。最近媒體採訪陳女士,問到林毅夫先生何時才能回到臺灣探親。陳女士説,這是我們的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能夠陪丈夫回到家鄉,去祭奠他父親以及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陳女士知道,儘管兩岸關係近年來有了很大改善,但現在要圓這個夢還並不容易。因此她説,她和丈夫都要好好活下去,也許等他們活到一百歲時就有希望了。這番話,讓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我想任何人,不管他是什麼政治立場,聽到這個故事也都不會無動於衷。林毅夫的事情確實有著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案例。但我在這裡想説的是,親情是無法被隔斷的,親情也是超越時空界限的。我相信,隨著兩岸關係的持續改善發展,隨著彼此感情的日益融合,兩岸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都會得到妥善處理,多年來積存下來的各種限制和束縛也都會被逐步消除。因此,我想借此機會對林毅夫先生和陳雲英女士兩位講的是,我們當然希望並祝願你們能夠白頭偕老,長命百歲,但我相信,你們的夢想絕不需要再等那麼長的時間!我們大家都會為你們,以及成百上千可能有著相似境遇的家庭實現夢想而努力,這也許正是我們今天從事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
今天的討論十分熱烈,大家的觀點不盡相同,但這正是我們舉辦研討會的初衷所在。我們不希望只有一個聲音,一種觀點,因為我們的大目標是一致的。這次民進黨人士也以個人身份出席了研討會,我們對他們表示歡迎,他們同樣有平等發表意見的權利。我總是相信,事實越辯越清,真理越辯越明。觀點的不同正是通往並實現共識的過程。我衷心期望大家集思益廣,共同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