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評論:如何用好“滾燙”的民生資金?

時間:2012-03-12 10:30   來源:新華網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3月7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採訪時説,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4026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並將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和民生工程傾斜。(3月8日 新華網)

  保障和改善民生,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更離不開民生資金的大量投入。在兩會關於民生話題井噴的特殊時期,欣聞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2/3以上用於民生領域和民生工程建設,這無疑是一個暖民心、得民心的利好消息,更是一項德政惠民的實事工程。

  好政策更要好落實。民生問題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民生工程的建設,容不得馬虎,更來不得半點偷工減料。對民生資金的使用和流向,堅決不允許挪用或截留。中央安排的民生資金,飽含著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關懷,更寄託著老百姓的期盼,顯得很熱、很燙,必須管理好使用好。

  用好民生資金,要有正確的政績觀。加大民生投入,狠抓民生工程,是事關老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要事,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不圖虛名,不損害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大力度轉變政府職能,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貼心的公共服務。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個別地方、少數黨政官員,不能正確地樹立以民為先、執政為民的思想和理念,狹隘地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於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面子事業,甚至擠佔挪用民生資金,使很多民生工程成為了豆腐渣工程和傷民心工程。因此,各地各級黨政官員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否則就很難用好中央及地方的民生資金,甚至可能打著民生工程的幌子去套取國家資金。

  用好民生資金,要有深厚的親民情。要想贏民心,就得心想民,時時刻刻想著老百姓,事事處處貼近老百姓。然而,部分黨員領導幹部就缺少親民情懷。這些人作風膚淺,工作不實,往往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他們把深入群眾作為口號,嘴上大説特説,會上大講特講,但卻是“只聞樓梯聲,不見來人影”,懸浮在官場,沉不到基層,不了解群眾,結果,影響了幹群關係,降低了幹部的威信。群眾的心是面鏡子,照去什麼樣的光,就會反射什麼樣的色彩。官不在大小,錢不在多少,只要你親民了,愛民了,為群眾辦事了,就一定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民生資金的投入,民生工程的推進,都是一些具體的事情、細緻的工作,沒有深厚的親民情懷,很難把實事做實、好事辦好。

  用好民生資金,要有嚴密的監督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民生工程建設,特別是中央安排的這一大批民生資金的流向,必須規範、嚴格,才能真正做到財盡其用,而不致出現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犯罪等現象。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建設、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重大項目建設等投資領域,往往也是腐敗高發區域。因此,必須加強監督、強化監管。

  一要加大對領導幹部審批權等公共權力的監督,將各項權力和過程進行全面公開,杜絕權錢交易和以權謀私等違法亂紀行為;二要加強項目包裝、資金調度、工程品質等環節的監管,嚴格程式,確保每一筆錢都能用到該用的地方,用在刀刃上;三要充分發揮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和媒體輿論;四要利用技術手段搭建電子監察平臺,監管民生資金的流向,切實做到陽光透明,為人民用好錢、辦好事。

  民生問題無小事,群眾利益大於天。民生投入,作為黨和政府為民之善舉,老百姓很關注,也很在意。我們各級各地黨政部門要有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和如履薄冰的歷史使命感,才能不辜負這“滾燙”的黨心民心。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