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自新代表── 日常節能莫小視
本報記者 曾華鋒
“你看,像這種成‘n’形的燈管就比白熾燈省電多了。”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原校長侯自新指著北京京西賓館房頂的燈管對記者説:“但是,我在基層調研時發現,白熾燈使用較為普遍。商場裏白熾燈的銷售業績也不差。這説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意識有待提高,國家也應對公共場所、民用建築裏的耗能設施下達節能指標。”
侯自新説,我國能源供應緊張,節約形勢嚴峻。隨著國家財力的改善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轎車進入百姓家庭,空調器等高耗能産品的普遍使用等,使得工業之外的能源消耗比例明顯增大。侯自新還在調研中發現,我國民用建築等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材料很少,絕大部分是高耗能建築。
侯自新建議:“國家對重點用能單位加強節能管理時,要下達帶有約束性的節能指標,強制實施,限期達標;鼓勵支援在建築業中使用節能建築材料和節能技術,並逐步限制、淘汰不保溫材料的使用;國家對在公共場所大量使用的高耗能設施如空調器等,要設定使用限制要求。”
孫開林代表──
新農村要靠新農民
本報記者 于春暉
“建設新農村,轉移支付很重要,但根本還是要靠自己!”來自欠發達地區的代表、湖北省襄樊市保康縣堯治河村支書孫開林和記者談到建設新農村的話題時,深有感觸。
這位來自鄂西北大山區的村支部書記,帶領群眾修路開礦,甩掉了貧困的帽子。“礦有開完的一天,吃祖宗的飯,不能不想到子孫的碗。”孫開林和支部其他成員沒有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又琢磨起了發展經濟的新辦法。村裏的兩條河流量不大,但落差大,利用這個天然條件建設水電站,給鄉親們又帶來了一條增收的新路子。
在孫開林看來,建設新農村,得實惠的是農民,建設主體當然也應該是農民。城市支援農村,政府扶持必不可少。“可是,國家太大了,農村人口這麼多,説‘工業反哺農業’,反哺能‘哺’多少人?‘城市支援農村’能支援到啥程度?”孫開林代表説,現在國家農村政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新農村建設根本還靠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新農村首先要有新農民。孫開林建議,國家的政策對頭,要繼續加大培訓農民的力度,幫助農民提高技術水準、文化素質。農民自己也要多學習,多提高。這樣,致富的門路才會更多,新農村建設得才會更快。
范現國代表──
龍頭企業促增收
本報記者 馮華
“我算過一筆賬,我國每年糧食産量9000多億斤,如果1斤糧食增加1毛錢的收益,農民就能多收入900多億元,如果每斤增收2毛錢,農民就能多收入近2000億元,這是多麼巨大的一個數字啊!”談起農民增收,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華龍集團董事長范現國先跟記者算了一筆大賬。
范現國認為,要提高種糧效益,關鍵在解決好農産品的“出口”問題,即在農産品深加工上做文章,通過糧食深加工和糧食轉化來提升農産品價值。“發達國家糧食深加工的産值是原糧産值的4─6倍,我國糧食深加工的産值卻僅為原糧産值的60%左右,潛力空間很大。”
“龍頭企業在完善農産品産業鏈條、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的帶動作用非常顯著。”范現國介紹,華龍集團通過訂單合同帶動農民種植優質小麥,普通小麥每斤售價7毛多,優質小麥則能賣到9毛錢。
“希望國家能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范現國説,目前我國農業深加工企業存在增值稅“高徵低扣”現象,希望國家能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提升“農”字號龍頭企業的競爭力,更好地帶動農業發展。
(本欄目人物肖像由馬國英繪)
《人民日報》 (2007-03-12 第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