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雪災,讓杭城遭受考驗,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議論的熱點。“杭城打了一場抗雪的硬仗,但還是有很多經驗需要總結,問題也要發現、解決……”
一座城市的大雪記憶
年初的那場大風雪不僅留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也在今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留下了一串串數據——在這場特大雪災中,杭州受災人口176.11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73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2.75萬公頃,損壞和倒塌房屋2997間,直接經濟損失25.89億元。
“在抗擊風雪中,杭州這座城的表現讓人感動,各級部門擔當責任,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既沒有停電,也未出現房屋倒塌等特大事故。”人大代表陳勵君的發言,大家聽了紛紛點頭。
資訊平臺暴露應急預案缺陷
人大代表吳曉偉起身拿過話筒,懇切地説,“我提一點不大成熟的看法和意見。應該説災害已經時過境遷,但留下的記憶和感受依然很新。在抗雪鬥爭中,經驗要總結,問題也要發現、解決。”
吳曉偉就資訊通訊方面舉了個例子。“大雪時間正值春運,市民對高速路況、火車、民航、水電煤供應、氣象諮詢及各類突發事件的資訊查詢需求急劇增加。據中國電信綜合資訊服務呼叫中心——114號碼百事通資訊查詢量的數據顯示,全省呼入量從12月份的日均42萬次,躍升到112萬次,這其中,與雨雪冰凍相關資訊的查詢比率佔總話務量的70%以上。而據不完全統計,居民在撥打機場、火車站等熱線查詢電話時,撥10個電話可能只會接通1個,接通率非常低。”
吳曉偉的一席話,讓坐在對面的杭州市長蔡奇頻頻點頭:的確,在突發災難事件面前,首要任務是要將各種資訊告訴大家,其次是告訴大家怎麼做,這背後考驗的就是一座城市的應急預案系統。
城市危機應急預案待完善
“所以,我建議,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資訊網路為平臺的城市應急資訊‘聯動體系’,整合全方位的資訊資源,完善多方參與的應急機制。”吳曉偉代表提出了建議。
這一建議與政協委員韋寶民的主張不謀而合。《關於進一步完善城市危機應急預案的建議》是韋寶民在這次大會上提交的提案,他認為,“應急系統存在問題,部門間資訊共用和協調聯動機制尚不夠健全。老百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哪需要什麼、哪有什麼,應該做什麼,這是個大問題。”韋寶民委員建議,要對相關預案進行廣泛的宣傳,特別是基層單位和社區,使每一個人都清楚在危機發生時應該做什麼。“畢竟,在城市危機時,需要動員的、真正在行動的往往是全體市民。”李冠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