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習慣將那些在全國兩會上發言尖銳激烈、敢於毫不留情地批評相關部門、參政議政態度強硬的政協委員稱為“大炮委員”。典型如前年兩會上的鐘南山,其“藥監局領導來了沒有”、“這麼多新藥是怎麼出來的”等連珠炮式的當面質問讓該部門領導無地自容。類似還有吳敬璉、任玉嶺等代表委員每年“兩會”上的大膽開炮,他們高調、強勢的問政姿態激起輿論一片讚譽之聲。輿論調查顯示,公眾非常期待今年兩會代表委員中能涌現更多的“民意炮手”,提高自己的嗓門、挺直腰桿地參政議政。
公眾為何期待代表委員能像吳敬璉和鐘南山那樣在兩會上就公眾關注的問題向相關部門嚴辭質問?我想,並不是因為火藥味很濃的話讓人聽起來過癮。最重要的是,公眾是想從這種高調問政中尋找一種民主感覺:人民當家做主,國家主權在民,所以人民選舉産生、代表民意的人大代表們可以以主人的姿態,讓政府官員拿話來説。
代表委員用何種語調、擺出何種姿態參政議政,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姿態和話語問題,而涉及代表委員與政府和官員間的關係定位和身份認同問題。我國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政府是什麼關係呢?應該是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關係。中國實行的是代議民主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政協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單位,人民委託代表委員對政府的工作進行批評和監督。既然是代行主人的權力,就要有國家主人的樣子,就應該理直氣壯像“主人”那樣説話和行使權力——話語姿態是主人權力最直觀的體現,公眾期待代表委員們不留情面地質詢,就包含著這最樸素、最直觀的民主訴求,寄望從中尋找那種國家主人的感覺。
正因為公眾有著這種尋求民主感覺的訴求,所以當有代表委員在官員面前説“下面我再彙報幾個問題”時,公眾會著急地評價——此時應該是官員向你彙報工作,接受你的審議和批評,而不是你謙卑地向官員彙報;當農民工代表為本群體的利益問題去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受到了有關領導的接見時,公眾會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你有權約見官員和視察部門,應該是你約見官員和視察部委,而不是領導接見你們。隨著納稅人主權意識和公民民主意識的覺醒,人們越來越期待自己的代表們能強硬起來,能擺脫下級和附庸的心態,忠誠履行公眾委託行使的民主權利。
代表委員敢於直言,敢於“放炮”,應不僅僅表現為毫不留情的言辭、尖銳的問題和強硬的質問上。肩負重托的民意代表,除了要不憚于使用尖銳的語言外,還應勇於在批評之外使用一些實質權力,比如,對某個部委某方面的表現不滿意,代表們可以依據憲法賦予的權力聯合起來提起質詢案。還有,可以在預算審批中行使否決權,因為從教育到醫療再到社會保障,許多問題最終都會表現在政府財政預算中,對不滿意的預算行使否決權——一張否決票,不知要比嘴上放多少炮要有效多少倍。當然了,代表們還有對自己選出來的官員進行問責的權利,這是一種更核心的權利。
公眾期待“民意炮手”,但更期待代表委員們別放空炮,能勇敢地激活和使用憲法賦予的民主權利,推動社會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更加健康更加快速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