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彰顯決心 建設“服務型政府”

  時間:2008-03-12 08:27    來源:中國網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11日下午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公佈了備受關注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的第六次機構改革,這一方案的公佈拉開了我國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序幕。改革方案一公佈,立即在代表中引起廣泛關注,他們紛紛表示,這一改革體現民生訴求,推動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為未來改革鋪路

“組建環境保護部,體現了國家對環保問題越來越重視,意味著把環境保護的問題前移,體現出‘預防比治理更重要’的理念。”剛剛走出人民大會堂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惠州市環保局副局長黃細花説。她在2003年曾提出建立“環境保護部”的建議,現在看到國家部署了這一改革,自己非常高興。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環保局副局長陳敏也苦於常常通過聯席會議等“臨時協調機制”解決環保問題。她認為建立環保部後,將會更多參與政府決策,更有利於環境保護,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根據國務院公佈的改革方案,此次機構改革涉及宏觀調控、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就業和社會保障、以及醫藥衛生等重要部門的調整,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有15個,其中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改革重點突出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眼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以及整合職能相近的部門,理順部門職責關係。

在交流中,很多代表也表示,此次政府機構改革通過理順政府行政管理體制,也為下一步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打好基礎。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也凸顯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整合職能部門 理順部門職責關係

面對當前繁重的宏觀調控任務,此次機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將進一步轉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職能,包括減少其“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鄂爾多斯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林祥説,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政府就應該增加服務職能,減少對經濟的“直接干預”。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下放”投資審核許可權,縮小投資審核範圍,有助於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按照市場規律搞好生産。“過大的審核範圍、繁瑣的審批手續,使得企業經常為跑項目耗時耗力,不利於企業發展。”

針對部門之間存在的職責交叉重疊現象,很多地方政府領導認為,政府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有助於破解當前部門設置過多、職能重疊交叉、多頭管理等現象。

全國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長鐘世堅認為,這次改革並不是簡單的政府機構撤並,而是要“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下部門職責關係。改革不是簡單的機構合併、重組,而是要重新審視社會分工、職能分配,防止職能分工中不明確的地方。“大部門制改革的過程也應該是優化公務員隊伍素質的過程。要通過大部門制調整,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

著眼改善民生 強化公共服務職能

此次機構改革的一大亮點是著眼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在這一宗旨下,國務院將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衛生部。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醫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説,改革涉及與民生相關的多個部門,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體現了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有助於政府從就業、社會保障、住房和醫療等各個方面更好滿足低收入群體的需求。

此外,他表示,此次將藥品監管機構納入衛生部,有助於理順醫藥關係,推進包括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在內的醫療改革。“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國家必須在體制上先行鋪路。”

據悉,此次改革成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重在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服務和保障體系”。而面對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也將取代建設部,著力加快建設住房保障體系,加強城鄉建設規劃統籌。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燕繼榮説,這一改革彰顯了政府推進建立服務型政府的決心,建立服務型政府並不是一個簡單機構撤並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把民意納入決策體系,從而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縮小城鄉差別。(記者韓潔、葛素表、鄭天虹)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