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南京中山陵

時間:2011-03-28 13:41   來源:綜合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   

  南京中山陵景區,古稱金陵山,金陵山共有三座東西並列的山峰。屹立在城東郊,是寧鎮山脈中支的主峰。東西長7千米,南北最寬處4千米,周圍綿延10余千米。 巍巍鍾山,青松翠柏匯成浩瀚林海,其間掩映著兩百多處名勝古跡。   

  鍾山風景區是我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主要景區有:中山陵景區、明孝陵景區、中山陵風景1(20張)梅花山、靈谷寺景區、靈谷塔景區、紫金山天文臺、中山植物園、北極閣氣象臺、雞鳴寺等,還包括玄武湖、環湖的富貴山、九華山、小紅山和城墻、城堡,這裡集中了28處市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陵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崗巒前列,屏障後峙,氣勢磅薄,雄偉壯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靈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於此。墓地全局呈"警鐘"形圖案 ,其中祭堂為倣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中山陵風景2(13張)錘。   

  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鐘”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臺。臺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   

  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融中西建築風格于一體,高29米,長30米,寬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額上分別刻有:民族、民權、民生。中門上嵌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直額。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國雕塑家保羅.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 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孫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後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音樂臺、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仰止亭、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不僅寄託了海內外捐贈者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而且都是建築名家之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逝世。有遺囑:“吾死之後,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根據胡漢民的説法,孫中山還曾説過“他日我辭世後,願向國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遵照孫先生遺願,靈樞暫厝于北平香山碧雲寺內,在南京鍾山修建陵墓。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