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熱議G20匹茲堡峰會:夯實基礎推動實質性進展

時間:2009-09-24 10:34   來源:金融時報

   資料圖:紐約的華社和學生社團組織在紐約街頭歡迎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新聞大戰亦一觸即發,圖為眾多紐約當地華文媒體記者“搶新聞”的場面。 中新社發 孫宇挺 攝

  即將在匹茲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金融峰會,延續了2008年11月華盛頓峰會、今年4月倫敦峰會的歷史使命:集合高度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國家經濟體共同商討應對本輪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統一各國對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評價,推動國際金融合作和監管。由於目前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不同於前兩次G20金融峰會的歷史階段,此次峰會肩負著新的使命,因此備受各國媒體的關注。
 
  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23日撰文指出,回顧G20倫敦金融峰會的成果,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儘管全球經濟復蘇仍然是疲軟並脆弱的,但是自4月份以來G20國家中已有部分國家受益於成效顯著的寬鬆貨幣政策和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美等國經濟已經基本上熄滅了“倒車引擎”。同時,各國兌現了向IMF增資的承諾。然而憂的是,由於各國之間利益的分歧,改革全球金融監管體系以及國際金融機構的進程則十分緩慢。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更是與4月份提出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本屆G20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將在夯實往屆G20峰會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嘗試推動其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並針對當前歷史階段的新問題達成新的共識。

  英國《金融時報》文章認為,當前全球經濟仍在以下方面存在危機,決策者絕不能因為近幾個月出現的經濟增長恢復而放鬆警惕。首先,貧困地區和國家仍未享受到全球經濟復蘇的果實,儘管這些國家和地區與本輪危機的根源毫無瓜葛,但是卻受到了嚴重的牽連。其次,在一些大型發達國家,儘管衰退已經結束,但是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將難以達到足夠減少失業的程度。再次,部分政府短期注資計劃已經停止,經濟面臨因暫時性支出結束而中止復蘇的困境。最後,財政赤字的持續膨脹將成為經濟長期發展的制約因素。據此,文章預計本輪危機中喪失的産出和就業極有可能永遠地喪失,不會隨經濟恢復而回歸危機前水準。

  英國路透社的報道説,各國領導人在即將召開的G20峰會上將針對國際金融監管進行立場強硬的對話,但是實質性的改革措施料將難以在短期內達成。儘管美國和歐洲已在限制銀行高管薪酬以及改善銀行資本充足率等方面達成了部分共識,但在細節上仍存分歧:法國總統薩科奇認為應為銀行家薪酬設置上限,而美國則表示對引發高風險傾向的薪酬制度的監管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報道認為,儘管改革提綱或將在會後形成,但是由於G20峰會沒有立法權力,實質性的改革將留待各國政府在峰會後各自實施,因此峰會的意義並非在於做出具體的決定,而在於為改革提供適宜的環境及條件。然而,各國實行改革的阻力卻是十分強大的。以英國為例,匯豐集團、英國銀行家協會主席葛霖給臨行前的英國首相戈登布朗的一封信中指出,金融機構難以同時完成提高資本充足率以及向企業和私人提供貸款以提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這兩項任務,兩者勢必會相互抵消。

  有報道稱,G20峰會將可能會推行在IMF監督下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同業審查,但美聯社對於這一提議的前景持懷疑態度,認為因為類似的實驗性計劃曾于2006年在IMF的倡議下實施過,但最終不了了之。

  儘管在過去數年中,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討論在各種各樣的公報中出現過,但是鮮少付諸實踐。英國路透社專欄文章認為,這一趨勢將很有可能在本次G20峰會上得以改變。在本輪經濟危機中美國的消費能力已經達到極限,因此對美國消費能力依賴性較強的出口大國對均衡的全球經濟模式具有高度的訴求。文章稱,美國貸款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經達到20世紀80年代峰值的兩倍,消化這些貸款將需要3年到5年的高儲蓄,屆時貸款將回落到與可支配收入等同的較為可控的水準。而高失業率將會進一步延緩這一進程。這對於美國進口占出口總量四分之一的中國可謂是十分嚴酷的現實。而美國進口僅佔出口總量8%的德國也面臨著出口銳減的危機,德國15%的出口輸入到歐洲東歐,而該地區大部分國家將難以在短期內從經濟危機的余燼中走出。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增加國內消費對出口大國可以説是越快越好,然而全球結構性調整並非某一個國家能夠單兵作戰實現的。即使對於積極倡導這一議題的美國來説,兌現解決高赤字等財政問題的承諾也存在政治風險。因此,全球經濟結構的均衡化需要協調努力,各國將在本次G20峰會上針對這一問題做出討論。( 嚴麗丹)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