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思想一脈相承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寶貴資産

時間:2011-08-17 15: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臺北召開的“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上,兩岸及海外黃埔校友相見甚歡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孫中山,作為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在這個時候成為聯接兩岸的特殊紐帶。就在一個月前,“2010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在廣州召開,中山思想與中華民族復興、中山思想與現代化建設等議題成為兩岸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 

  海峽的這邊,尊孫中山為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海峽的那邊,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不僅激發起臺灣民眾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更創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家,故而影響至深。時至今日,中山思想在海峽兩岸的影響力,非但未隨時光的流逝而式微,更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寶貴資産。 

  中山精神 一脈相承的共同財富 

  一樣的校名,一樣的校訓,一樣的校慶日,幾乎一樣的校歌……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有一所中山大學,校區內樹木蔥蘢,綠草茵茵,景色秀麗;而在臺灣高雄,同樣有一所中山大學,依山傍海,幾乎擁有全臺最美的校區。一場“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將兩岸的中山人又一次聯繫到一起。 

  “兩校同根同源,有著共同的對孫中山先生的景仰,是一對有著血緣關係的親兄弟。”前廣州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説。在他看來,中大的辦學傳統與中山精神密不可分,在這方面,兩校是一脈相承的。 

  而高雄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也表示,“兩個中大是真真切切同文同種的姐妹花。在臺灣,我們是對中山精神最有傳承的大學。” 

  87年前,孫中山親臨廣州中大校園,發表了“學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的著名演講,如今兩岸中大的校訓同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共同繼承著中山先生當年的訓導。“高雄中大給學生定下的特色是山海胸襟,熱情洋溢,就像孫中山講的,做事情不搞小圈圈,有合作精神,有活力,要陽光,同時要有自己特色。”楊弘敦説。 

  中山精神在兩岸的傳承不僅表現在教育上,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在此次論壇上演講時指出:“中山先生提出的博愛,我們中國人是有的;他提出的‘天下為公’,我們兩岸都在努力奮鬥;他提出的‘和平、奮鬥、救中國’,我們兩岸現在正在推進和平發展。”他加重語氣説,“兩岸的中國人啊,你們要一輩輩地把中山精神傳承下去。” 

  當論及站在臺灣的角度如何弘揚中山精神的時候,郁慕明説:“所有人都要知道,孫中山努力奮鬥的目的就是振興中華,而振興中華的前提是兩岸必須統一,因為我們從來都是一體,同屬於一個中國。”

  臺北中山堂旁的中山銅像 

  中山遺址 為了傳承文化的紀念 

  無論是在大陸還是臺灣,以“中山”二字命名的遺址、建築數不勝數,成為兩岸傳承中山文化最具象的載體。正因如此,2005年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人在訪問大陸時,先後來到南京中山陵拜謁;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新黨主席郁慕明等人,也都曾到廣州中山紀念堂參觀。 

  而在臺灣,臺北有“國父紀念館”、中山樓、中山史跡紀念館,臺中有中山堂,此外還有遍佈全島的中山醫院、中山學校、中山路。 

  2009年,大陸賀歲電影《十月圍城》在臺上映,首映的主場地就選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該館當年係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建,現已成為臺灣具備最多功能的社教文化中心。“弘揚中山先生思想,秉承中山先生遺志,是我們的職責與信念。”“國父紀念館”副館長曾一士説。 

  從1997年開始,“國父紀念館”先後與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數十家單位有過交流與合作,舉辦過近150場活動。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