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事 記前賢——辛亥革命七十週年訪旅日老僑胞

  時間:2006-09-25 11:23    來源:     
 
 

 

 
  辛亥革命七十週年之際,記者在日本拜訪了幾位當年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活動的同盟會會員的後代。

  在東京,記者訪問了現住杉並區的老僑胞楊永康。他對往事記得清清楚楚。他的父親楊壽彭是同盟會會員,後來還擔任過國民黨神戶支部副支部長、中華革命黨神戶交通部長,並且是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一直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

  楊永康説,他父親從同盟會到北伐,為革命事業籌款和運軍火,做了很多工作。1916年1月26日,孫中山給楊壽彭的一封信中寫道:“匯來捐款3,000元已由財政部收訖。”1920年10月,孫中山寫信對楊壽彭等捐募軍餉表示嘉獎説:“各位同志熱心桑梓,踴躍輸將,解囊者之慷慨與勸募者之勤勞,兩臻其美,可感可佩。”北伐後,幾經滄桑,楊壽彭的壯志未減。在抗日戰爭極其艱難的歲月裏,他寫下了兩句話來抒發自己的愛國熱情:

  生平不務名,已把浮雲看富貴。

  心正何妨拙,滿懷心事托梅花。

  楊永康告訴記者,他已經接到邀請,將回祖國參加紀念辛亥革命七十週年的活動。他高度評價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偉大意義,認為“孫中山先生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是非常有遠見的”。他説:“中國人要爭口氣,要實幹,使國家富強起來。”

  一天傍晚,記者應邀到老同盟會會員王敬祥的長孫——神戶中華同文學校副理事長王柏林家裏作客,同王先生一直談到深夜。辛亥革命時,他祖父王敬祥是神戶華商統一聯合會會長,和孫中山來往很密切,他父親的名字王重山就是孫中山給起的。他説:“孫中山先生常請我祖父回國,商談革命事宜。當時神戶的華僑對祖國的命運都十分關心,熱心捐款資助,楊壽彭先生和我祖父的捐款尤其多。”

  第二天,王先生把他家珍藏的有關辛亥革命的資料拿給記者看。“委任王敬祥為神戶、大阪支部長  此狀                      中華革命黨總理  孫文”——這是1915年2月11日頒發的一張委任狀。1912年1月31日孫中山寫信給王敬祥,讚揚他“急公好義”“協力籌助”。在孫中山身邊工作的劉佐成1912年12月8日給王敬祥的信中寫道:“兄為吾省華僑巨臂,熱心國事,尤為各僑所莫及,萬望匯鉅款來閩,以濟燃眉。”王敬祥不僅熱心籌款,而且在臨時政府成立以後還向孫中山提出過許多建議。他在《救時芻論》、《愛國叢談》中建議孫中山對資財用途嚴加管理,嚴防貪污腐化,徇私舞弊,要建法制,興實業,立精神,樹道德,“徹達共和之目的”。那一頁頁發黃的信紙,那蒼勁有力的墨跡,記錄下一位僑胞期望當時災難深重的祖國能夠繁榮強盛的迫切心情。

  在神戶,記者還訪問了一位華僑老人陳根霖。他熱情地請記者觀看一張大幅照片,那是1913年孫中山訪問神戶華僑同文學校時的留影。前排的學生單腿跪地,右手持槍,後排的學生站著。孫中山就站在正中間。陳先生指著這張珍貴的照片,自豪地説:“我當年就是這所學校的武裝護衛隊員。”1924年,也就是孫中山最後一次來神戶的時候,他正是這個學校三年級的學生。那次他曾荷槍護送過孫中山。現在,陳根霖是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他父親早年在大阪經商,也曾經資助過辛亥革命。他回憶起幼年的往事説:“有一次,父親帶我從長崎去上海,和孫中山先生同乘一條船。記得那是日本東洋汽船公司的船,叫太陽丸。船到上海時,當地民眾鳴鞭炮熱烈歡迎孫中山先生。”陳根霖感慨地説:“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有偉大意義的,要讓下一代人知道這一點。中國人不論是在哪的,都要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我們華僑都希望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並要為此貢獻我們的全部力量。”(趙毅)(原載于1981.10.11《人民日報》)

 
(來源:人民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