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老人談辛亥(六):一個上等兵的回憶

  時間:2006-09-22 11:04    來源:     
 
 

 

一個上等兵的回憶
 
——起義的槍聲打響以後 

萬業才

  我是一九零七年參加新軍當兵的。那時十六歲。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前,我是武昌新軍第八鎮第三十一標二營後隊的正兵(上等兵)。這年夏季,四川鬧起鐵路風潮,清廷任命端方為川漢鐵路欽差大臣,率領鄂軍第八鎮三十一標、三十二標由漢入川,鎮壓。我則被留下看守營房。
    
  新軍士兵大多數是漢人,清廷對漢人不信任;所以在新軍中安置一部份“旗”兵對漢兵進行監視,如第八鎮的第三十標大部是旗兵,就是這個原因。如果一旦發現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一定立即“正法”。就是日常生活中,也儘量樹立旗兵的尊嚴和威風。例如:漢滿士兵二人相向走來,漢兵不能正視旗兵。否則,旗兵馬上質問你:“你看什麼?”“你吃誰的飯?”如果你不回答是“吃皇上的飯”,馬上就會大禍臨頭。輕則禁閉,重則殺頭。正是因為旗兵平日騎在漢兵頭上作威作福,飛揚跋扈,蠻不講理,新軍中的漢人早已恨之入骨,也更易於接受革命黨準備造反的主張。
    
  十月十日晚上,工程八營響起了起義槍聲。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峰擁而起,齊奔楚望臺,打開軍械庫,裝滿槍彈,衝向總督署。 在殺聲震天之際,有人喊到:“三十標的騎兵都跑光了!”我們並肩戰鬥的十幾個人,馬上沿著長湖搜索前進。當時,長湖蘆葦雜草叢生,便於隱蔽不易發現。午夜過後,我們聽見有一處蘆葦沙沙作響,便大聲喊到:“哪一個?快出來!”毫無反應。我們又喊:“再不出來就開槍了!”接著對準草動處開了一槍。果然草叢裏爬出兩個人來,遍體污泥,渾身顫抖。我們問他:“作什麼的?為什麼黑夜躲在這裡?”一個不開腔,另一個嚇得結結巴巴,好一會兒説不成一句話。從語音判別,顯然是個旗兵。原來三十標的旗兵多半是從東北三省的滿族人中徵調而來,語音很容易判別辨別。天亮之後,將此兩人送到了軍政府。
    
  在當時,革命黨人並不懂得“優待俘虜”、“繳槍不殺”的政策。在捉到旗兵大多處死。有的旗兵被捉後不講話,有的學“湖北腔”應付盤查。革命黨人想出一個辦法,凡是出入者,都要説“六百六十六”之後方能出進。不是武漢土生土長的人是不容易學好的。這樣,旗兵們就無法混出城去。直到首義成功三天之後,軍政府下了命令,捕殺才停止。
    
  或許有人用現代的眼光來責備當年的革命黨人,不分青紅皂白地殺人。其實,這主要應該責備清朝統治者。漢兵和漢族老百姓長期受他們的壓迫和民族歧視,積恨太深了,起義後進行報復是很難避免的。而且舉事倉促,並無完善地組織領導和政策界限,事先也顧不上考慮這類問題,好在很快即被糾正。


(來源:湖北電視臺網站)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