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美二戰老戰士在芷江飛虎隊紀念館前起舞聯歡。當日,100多名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二戰老兵及其家屬在湖南芷江機場舉行二戰中外老戰士大聯歡活動。1945年8月21日,舉世矚目的中國人民抗日勝利受降儀式在湖南芷江舉行,芷江由此成為載譽海內外的中國抗戰勝利受降名城。 新華社記者龍弘濤攝
新華網長沙9月8日電 (朱定、劉文韜)“回到這片我們曾經戰鬥過的土地,不僅僅是為了追憶60年前那段難忘的歲月。時光改變了我們的容顏,夢想卻從未改變:昨天和今天,我們都是為了和平而來!”連日來,在湖南芷江機場、受降紀念坊、“飛虎隊”紀念館等地參觀的美國、俄羅斯二戰老戰士們撫今追昔,不勝感慨。
人群中,一位戴眼鏡老者的舉動顯得特別可愛。每當記者們的鏡頭對準他時,他就會調皮地舉起自己的相機,“萩嚓”一聲將對方攝下來。這位老者可不簡單,他叫海羅德·吉爾,曾經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第16攝影隊的成員,他拍攝的關于中國戰場的電影紀錄片《中國歷史的緊要關頭》在美國被公認為二戰期間最優秀的電影紀錄片,曾獲得1944年奧斯卡最佳紀實影片獎。
坐在受降紀念坊前的臺階上,老人略帶自豪地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天來的“戰果”:數碼相機的顯示屏上,歡迎的人群,手持鮮花的孩子,熱情招手的市民,一張張笑臉格外燦爛。老人表情凝重地說,60多年前,他在中國的鏡頭中只有起火的村莊、逃難的民眾、屍橫遍野的戰場,那時候中國人的臉上沒有笑容。“戰爭不會帶來笑容。我喜歡看到人們的笑容,這是人類最寶貴的表情。”吉爾喃喃自語。
受降紀念坊曾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次來的大多數老戰士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那激動人心的一幕,然而軍人共同的榮譽感令他們將這里視為聖地。在受降紀念坊門前,俄羅斯偉大衛國戰爭紀念館高級負責人戈利亞伊諾夫第一個走到“和平簽名牌”前,用俄語寫下了“很高興來到這個令人敬仰的地方”的留言。戈利亞伊諾夫說,二戰期間,50多位蘇聯飛行員在芷江戰鬥過。他們以芷江機場為基地,多次對侵佔武昌、九江等地的日軍予以重創,有4名蘇聯飛行員把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上。同樣,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也有許多中國人參加了蘇聯紅軍,與蘇聯人民並肩作戰。戈利亞伊諾夫動情地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一樣,都是全人類共同的勝利。因為戰爭,因為流血,這樣的勝利就顯得更加寶貴,我們有理由、有責任倍加珍惜它。
在“飛虎隊”紀念館,一張張歷史圖片、一件件當年“飛虎隊”員曾經用過的物品,點燃了老戰士們塵封已久的記憶。美國駝峰飛行員協會老戰士文森特·溫特爾把隨行的兒子和孫子都拉到反映當年中國老百姓修建芷江機場情景的模型前。黃牛、扁擔、小推車、大石碾……數萬名中國民工就是用這些落後的工具,建起了這個抗戰時期盟軍在遠東地區的第二大機場。生怕兩個從未經歷過戰爭兒孫不理解,文森特·溫特爾不停地揮動著雙手為他們講解。這位曾經95次飛越駝峰航線為中國軍隊運送物資的老戰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沒想到今天中國的發展變化這麼大,我相信,偉大的中國人民什麼奇跡都能創造出來。”
在芷江參觀的韓國、德國、英國、丹麥、羅馬尼亞、越南、烏克蘭等國的外國友人無不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懷著美好情誼,對和平的摯愛成為一種不需要翻譯的共同語言。在風雨橋,法國蘭斯市和諾曼底格朗康邁西市的嘉賓們短短兩個小時就拍完了3個膠卷的照片。格朗康邁西市市長代表瑪麗亞娜夫人興奮地說,這里的風景寧靜美麗,人民純樸善良。格朗康邁西市與芷江結成了友好城市,我要把這里的美景和人民對法國人民的情誼、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帶回去,好好和市民分享。(完)
(責任編輯: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