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次在武義這樣的小山城舉行的臺灣同胞第二代婚禮。沒有盛大的結婚行禮儀式,沒有燈紅酒綠的豪華擺設。可以容納40余人的一個包廂,簡單的幾個酒菜,卻洋溢著濃濃的鄉情和溫馨。每每回憶起這一幕,常令我感動異常。
舉行婚禮的是武義籍旅臺同胞,武義同鄉會總會長章國鋒老先生之子章伯全。如今82歲高齡的章國鋒老先生,在中國解放前夕被抓壯丁前往臺灣,艱難渡過風雨飄搖的數十載春秋,育有三女一子。章國峰老先生教育子女“孝心敬老”之道,並諄諄教誨其子章伯全“我們的根在大陸,武義是家鄉!”。章伯全遵從父親安排,多次回武義家鄉探親訪友,旅遊觀光。記得前年章國鋒老先生在武母親去世,章老因身體原因無法回鄉祭祖,章伯全替父盡孝,在祖母墳前長跪哀痛,感動得我們也陪著直流眼淚。章伯全除了孝心感動人之外,還是個年輕有為的青年。他以前五名的優異成績考取臺灣“交通局”,如今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2008年的年末,章伯全結婚。當接到章國鋒老先生“想在武義家鄉為兒子章伯全舉行結婚儀式”的電話後,我們再次為他的赤子情懷所感動。12月2日晚上,章伯全的婚禮在武義弗朗德大酒店二樓的包廂內如期舉行。章老先生在武的所有親屬約40余人參加了婚禮,其中包括年近九十的姑婆輩和未曾謀面的甥、侄輩。當西裝革履的新郎章伯全攜大方清秀的新娘出現時,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章伯全攜妻子向大家致以深深的一鞠躬。此時,柔和的燈光,和著濃濃的親情,感動、祝福與想念,盛滿手中杯,共祝新人幸福、美滿,兩岸親人永續和諧之音。
席間,多的是大人帶著五、六歲大的孩子向章伯全夫妻介紹的情景,看著小孩子陌生而又充滿好奇的眼神,淡笑之余,我不由地想起賀知章《回鄉偶書》中的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我覺得這是當時情境下最恰當地詮釋,不由得有感而發。
由于歷史和人為的種種原因,漫漫海峽水,阻隔了大陸與臺灣的互通往來。親人兩地相隔,只聞其訊,不見其人;垂垂老者臨死欲見親兒子最後一面而不得;新婚夫妻被迫分離,最終破鏡難圓。非人所不願,而是時不與!可幸的是,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從未放棄過他們。30年前,一封《告臺灣同胞書》,破碎了兩岸關係冰封的局面,人民企盼的兩岸直接“三通”夢想在“陳江臺北會談”中實現。兩岸同胞時空距離縮短了,聯係更方便了,往來更頻繁了,感情也將更為深厚。
我衷心地希望,臺胞第二代章伯全的婚禮不僅是個開始,而是良好形勢的延續。希望有更多的臺胞第二代、第三代回家鄉舉辦婚禮,讓“鄉情”這杯美酒,越釀越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