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2008年5月4日,家住臺北縣的李興中老先生家里響起了電話鈴聲,李先生起身抓起電話:“喂,請問哪位?”
“您好,請問這是臺灣李興中家里嗎?這里是湖南省麻陽縣臺灣事務辦公室。”
麻陽!是麻陽來的電話,難道是家鄉那邊有消息了嗎?
“我就是李興中,請問有什麼事?”李先生還是有點忐忑。
“李老先生您好,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的胞弟我們已經幫你找到了,他現在很好……”
“好好好,謝謝,謝謝……”李先生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連聲道謝。
打完這個電話,給李先生通報了喜訊,我也禁不住心中感慨:海峽阻隔不斷這血脈之情呀,多少父子兄弟由于歷史的原因,生生分離了數十年,有的甚至再也無法相見。但只要一息尚存,他們都從不放棄對彼岸親人的尋找,島上的同胞更是日夜思念著在那生、在那長的故鄉,牽挂著故鄉的親人。幸好黨的政策好呀,分離了數十年的親人才有了重逢的機會,象李先生這樣,在耄耋之年還能重新找到故鄉的親人,實在是幸事呀。
這件事還得從20多年前說起,1987年臺灣開放臺胞回大陸探親後,李先生曾回鄉探親一次,短暫的停留後,返回了臺灣,後數度來信,卻末見親人回信,遂與大陸胞弟李凡林一家又失去了聯絡。轉眼到了2008年,李先生已經近90歲了,對胞弟的牽挂卻一直放不下,不知道他們怎麼樣了,家里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就一直聯係不上了呢?李先生決定尋找胞弟一家。于是,今年四月,他找到一位麻陽籍臺胞張先生,請他代為打聽消息。張先生當即就修書一封,請在麻陽的兄弟幫助尋找。但由于情況不熟悉,尋找末果。這封尋親信在幾經周轉後,被放到了我的辦公桌上。
作為一名與涉臺事務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工作人員,我對這種事可以說再熟悉不過了,所以也深知當事人的感受。不只是一位遠離故鄉的老人日夜想念著大陸的親人,他在大陸的兄弟又何嘗不在思念他那年長的兄長呢?更何況按年齡算來,兄長已經是高齡了,失去聯絡近20年,甚至可以說是生死未卜呀。他們該有多少焦慮,又是多麼無耐呀!所以,我決定一定要想辦法找到李凡林一家。于是,我們逐一查找線索,走訪可能的知情人,一次次下鄉去尋找。一個多月後,終于打聽到了李凡林家的確切地址,當即我們來到了李家,才知道他們一家也為20年聯係不上兄長而煩惱。當我們說明來意,兄長健在、並且還在尋找他們的消息讓他們一家人驚喜交集,歡欣激動,這一天,全家人都象過節一樣高興。
下鄉回來,在電話里確認了李先生的地址後,一封帶著其弟李凡林一家生活近況照片的信件發往了臺灣。半個月後,一封從臺灣發來的感謝信送到了我辦公桌上。能夠為分離20年、遠隔兩岸的同胞搭好重逢的橋,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2008年12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