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檢測、認證服務機構瑞士SGS集團29日宣佈在天津濱海新區增資4000萬元人民幣,建立一個風能技術中心。
今年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外企在濱海新區增資。天津濱海新區管委會統計,今年一季度,濱海新區實際直接利用外資額12.8億美元,增長23.9%;在天津市新批合同外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中,72%的企業註冊在濱海新區。
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使得各跨國公司增資擴能變得更加謹慎的背景下,天津濱海新區卻“逆勢飄紅”,引來外資“築巢棲居”。專家認為,外商不謀而合的增資行為,反映出它們對濱海新區這一中國未來發展新引擎的高度認可。
天津濱海新區是中國繼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重點發展的地區,中國在4年前做出開發開放濱海新區的決定,並將其定位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北方國際航運和國際物流中心”、“先進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等。
然而,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正面臨著跟開發深圳和浦東完全不一樣的國際國內環境,經歷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一時間,外界關於濱海新區“能否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開發開放能不能推行下去”、“區域帶動作用如何發揮”的質疑不斷,有人甚至開始懷疑中央關於開發開放濱海新區這一決策的正確性。
濱海新區自己也沒有預料到,其開發開放會遭到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的“當頭棒喝”。天津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茍利軍説,濱海新區對外依存度高達58%,由於國際市場萎縮,一季度外貿大幅下降27%;電子資訊和汽車製造等龍頭産業産值均下降30%,並因此影響1000多家下游配套企業。
“所幸的是,濱海新區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將金融危機對濱海新區的影響限制在最低程度。”茍利軍説。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濱海新區增設服務機構強化服務企業活動,成立了100多個服務企業工作小組,組織一千多名黨員幹部走訪基層,解決企業生産經營難題。
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濱海新區總體經濟運作態勢良好,GDP增長22.3%,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0.5%,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4.9%,財政收入增長10.2%。
“濱海新區之所以面臨金融危機而保持高速增長,主要原因是開發開放四年來抗風險能力增強,積累的能量開始釋放。”濱海新區政策法規研究室主任張健説。
近年來,濱海新區著力構築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産業結構,迅速崛起了航空航太、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汽車及裝備製造、現代冶金等優勢産業,抵禦外部危機、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
目前,濱海新區新的産業集群正在形成,以豐田汽車為龍頭,聚集了9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以空客A320總裝項目為龍頭,聚集了20多家世界一流的航空配套企業;以百萬噸乙烯為龍頭,聚集了一批化工新材料企業。
中央支援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而投放的重大項目相繼竣工投産,是濱海新區實現持續快速增長的強大後勁。2009年,中石化百萬噸乙烯、西飛A320飛機機翼組裝、北疆電廠一期等170多個重大項目將竣工投産,當年可新增産值和主營業務收入約1300多億元人民幣。
更為重要的是,濱海新區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極大增強了區域發展內生動力和核心競爭力。目前,濱海新區有國家級、省部級研發機構50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達83家,去年以來先後組織實施了100項重大高新技術産業化項目,總投資達338億元人民幣。
茍利軍表示,濱海新區目前發展態勢良好,“雖然遭遇國際金融危機,但濱海新區全面開發開放的格局不會改變,處於上升期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他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