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15時,國慶新聞中心舉行主題為“海峽西岸經濟建設”的新聞發佈會,邀請福建省常務副省長張昌平、副省長陳樺、副省長張志南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福建省常務副省長張昌平]今年5月份,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合作區的若干意見》,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著眼全局做出的一個戰略性的決策。這標誌著海峽西岸經濟合作區的建設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也使海峽西岸經濟合作區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面將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對於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省,我想大家會比較熟悉。它的顯著特點主要在三個方面:第一,生態環境好。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3.1%,居全國首位,是全國唯一的2007年和2008年兩個年度在水、大氣和生態環境品質方面均為優的省份;第二,著名的僑鄉。在海外的閩籍華人華僑達到1100萬人,遍佈全世界的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閩籍的港澳同胞也有100多萬人。第三,閩臺關係密切。臺灣同胞中,大約有80%祖籍福建,閩臺之間有“五緣”: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具有交流交往的獨特優勢。
在2004年初的時候,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並實施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思路。海峽西岸經濟區指的是以福建為主體,面對臺灣,臨近港澳,北承長三角,南接珠三角,西連內陸,涵蓋周邊的一塊經濟區域。實際上它是我們國家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國務院《意見》提出的總體要求、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福建省將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力爭經過10年左右的時間,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之區、改革開放之區、文明祥和之區、生態優美之區。
其中,到2012年,每人平均地區的生産總值接近和達到東部地區的平均水準。到2017年,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將比2000年翻兩番。在這個基礎上,到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將接近或者是達到4萬億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