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12月21日電 如何整合兩岸金融資源,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是本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許多專家學者共同關心的話題。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上,許多專家學者都紛紛獻計獻策,為臺企支招。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政金融組召集人林建甫在研討會上提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導致的信用緊縮加劇了企業在資金方面的壓力,臺資企業很難透過直接融資管道來滿足資金需求,如何獲得融通資金就成為臺資企業最關心的課題。
“目前,兩岸雖然實現了通匯,但依然不夠通暢,給貿易結算和臺商資金的進出帶來了不便,並且限制了臺商的融資管道”。臺灣金融研訓遠院長、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許振明指出,大陸和臺灣的金融交流雖然目前的程度和層次尚不頻繁,但是,未來的空間十分廣闊。兩岸頻繁的經貿交流對金融領域的合作與溝通有強烈需求,且兩岸經濟互補的區位優勢更為金融交流提供了可行性及便利性。
針對臺企融資難的問題,開發銀行業務發展局局長劉勇表示,在支援臺資企業發展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探討和解決發放貸款時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由於兩岸信用斷裂,在貸款操作中,我們發現對臺商資信評估困難,又缺乏必要的擔保。因此,我們一直在尋求與臺企合作,成立擔保公司,與臺金融業合作,打通大陸臺資企業與島內母公司的信用連接。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梁志東則説,目前,所有在大陸註冊的臺資企業,均可以享受中信保提供的所有服務,註冊地不在大陸的臺資企業,中信保將通過擴大與臺灣輸出入銀行的合作,間接為其提供資信報告等服務。經濟金融危機最先衝擊的時金融市場和對外貿易。希望海峽兩岸金融界同仁積極合作,共度時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