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臺商趕搭TD-SCDMA列車
字號:
專家稱2008年全球將開始4G標準之爭

  時間:2006-11-06 09:58    來源:     
 
 

  近日,針對目前正火的4G技術研究,信產部電信研究院相關專家透露,國際上關于4G技術實際上將在2008年開始進行標準的評選工作,到時國際電聯將開始向全世界徵求4G侯選技術。

        4G目前主要是高校和研究所在研發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我國第一個4G試驗網已經在上海通過了科技863信息領域組織的驗收。並且,有報道稱,該項目是科技部的研究撥款項目,但信產部目前並未表態支持。

     對于4G,信產部電信研究院標準所無線與移動研究部主任萬屹稱,現在國內的研究所、企業、大的院校都在積極開發這種技術,“我了解的一些情況,政府會在適當時候做一些比較大的投資推動這件事情的進展,我相信這件事情一定要由政府推動才能做實做好”。

     他表示,目前俗稱的4G現階段更應該叫“後3G”,目前ITU(國際電信聯盟的簡稱)還沒確定4G標準。按照ITU的思路,靜態傳輸速率達到1G,用戶在高速移動狀態下可以達到100M,就可作為後3G的技術之一。

     另外,新技術更新換代的周期是非常快的,目前在行業內大家討論新一代無線技術,大家是不是完全認可作為4G還需要ITU認可。

     2008年開始推薦後3G標準

     據悉,作為信產部專門研究通信標準的機構,目前萬屹所在信產部電信研究院標準所正密切注意國際電聯對于“後3G”標準的確定動向。

     萬屹全面介紹了各國關于“後3G”標準之爭的情況。他透露,國際電信聯盟是從2000年開始啟動跟“後3G”有關的研究,到目前已經初步確定了“後3G”使用的侯選頻段,可能到明年下半年世界無線電大會上將對頻段做最後的決定。

     他介紹說,國際電聯準備2008年開始向全世界徵求“後3G”侯選技術,就跟1998年國際電聯向全世界徵求3G侯選技術一樣,最後形成了五個技術三個主流。“‘後3G’類似的工作到2008年開始啟動相關的工作。現在的準備工作,比如技術要求、市場需求、技術的評估或評選方法工作已經開始做了”。

     各國重新開始較量

     由于後3G標準與3G標準一樣,牽涉到運營商、設備商和終端廠商等一係列產業鏈,因此歷來為電信業最重要的較量。

     萬屹透露,已有很多國家早早啟動了“後3G”技術的研究工作,各個國家投入都很大,歐盟有政府投入項目在做這些,日、韓作為比較先進的國家也做了相應的測試。日韓已經有演示係統可以出來了,可以演示到1G,甚至2.5G的技術。

     具體來說,比如在日本,去年已經宣布在東京開始做“後3G”的技術實驗,從展示的圖片可以看到,其傳輸速率可以達到2.5G,超越了ITU的要求。

     韓國今年前一兩個月也宣布可以達到1G的“後3G”技術,但是沒有看到具體的圖片和文字上的介紹。

     歐盟的一些國家則早早就啟動了一個名為WINNER的項目,投2000多萬歐元啟動相關的技術研究,在國內有一些大的企業和科研單位做一些相關的工作。

     美國跟其他國家則不太一樣,它們雖然有很先進的技術,但是一般不宣稱為“後3G”或“後4G”。

     萬屹表示,總的來說,“後3G”是未來十年比較重要的技術,移動通信速度發展很快,同時移動互聯網發展也很快,這兩個結合對無線速率通信提出很高的要求,或者提出了比3G更高的要求,現在各個國家都在做積極的努力。

     對于中國是否已經有了具體的“後3G”標準方案,萬屹表示,還在探討,還沒有定下來。

     對于是否中國提交標準是否截止到2008年,他說,“目前有一個初步規劃,但是新技術的事情有時候會有延遲”;“一般ITU會徵集一個完整的技術方案,如果那時候決定提交應該是完整的提出來”。

     他還表示,“對于新技術研究,我們在協調一些企業學校啟動新技術的研究工作”。這應該就包括了前述的由東南大學教授尤肖虎組織的上海4G試驗網。

     萬屹還說,“從政府的角度來講,我們前期做的工作是做未來10年移動市場的預測,會有什麼樣的業務,會有多大的市場規模。政府最重要的支撐是頻譜資源,需要給未來移動通信分配多少頻譜,分配在什麼地方的建。,這些建議我們給提供ITU,大家可以從ITU文檔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的觀點。當然,這提上去不是我們一個國家可以定,要跟其他國家進行討論協商,爭取全球有一個統一的頻譜,這樣手機國際漫遊比較方便,現在我們正在做這種交流協商的工作”。
 
 
(來源:新浪)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