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解讀
 
 
臺灣農業聚焦:臺灣農民很會創品牌

  時間:2006-10-19 17:13    來源:     
 
 

 
  10月19日至20日,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項目推介會將在福建廈門會展中心舉辦。負責展介會臺灣招展的超大現代農業集團有關人士表示,展介會得到島內農業界的熱烈響應,共有96家臺灣企業、協會、合作社和産銷班,攜帶703種釀造類、乾果類、果汁類、乳製品、米製品、肉製品、保健食品、茶葉、調味品等深加工農産品以及13種臺灣水果參展。

  農業曾是臺灣的命脈,是島內經濟起飛的基礎,隨著社會的轉型,今天工商業發達的臺灣社會,到底還有多少農民?記者曾專門請教過臺灣農民聯盟常務理事詹澈先生。他説,狹義地看,臺灣的農民大概分三種:第一種是專業農民,其收入完全靠農業生産所得,大概有40多萬戶;第二種是兼業農民,主要收入靠農業,也從事其他工作,有零星的工資收入,大概有80多萬戶;第三種則是收入完全來自非農業生産,約50萬戶,所以總計起來大概有170萬戶、300多萬人。但廣義地説,臺灣2300萬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農民,因為許多人雖在城鎮上班,但他們來自農村,父母還在農村,所以也把自己看做農民。按地域劃分,臺灣北部工商業發達,中南部多為農業縣市。如今的臺灣農村,從事農業生産的主力是中老年人。臺灣山多平原少,加上工業用地不斷增加,目前耕地面積大概80萬公頃。臺灣“行政院農委會”的資料顯示,2004年臺灣農業總産值粗估約為3771億元新台幣(4元新台幣約合1元人民幣)。

  儘管地少人多,但臺灣糧食生産早已實現自給自足,農業生産也早就開始朝精緻農業轉型。臺灣農民尤其重視農産品的技術改良,研發能力非常強。無論是水果、蔬菜,還是花卉,他們都花很多心血培養品種,力求優質高檔、規模生産。

  記者在臺灣駐點期間,曾經採訪過高雄縣的水果生産,高雄縣農會秘書蕭漢俊先生一路作介紹。時序8月,車子行駛在南臺灣的鄉村公路上,兩旁椰子、檳榔樹影婆娑,不時有大片大片的果園閃過。記者問:香蕉樹看起來怎麼那麼矮?蕭漢俊先生解釋説,這是改良品種,可以抗颱風,而且産量高、品質好。

  談笑間,車子來到了高雄縣六龜鄉農會門前。落座一瞧,茶几上早擺了一大盤切好的芒果。主人提議:“先吃芒果再説話!”黃燦燦的芒果鮮嫩多汁,入口即化,個頭真大,起碼重1.5公斤!主人介紹道:“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金煌芒果!”金煌芒果是由六龜果農黃金煌先生於上世紀60年代選育出的品種,平均果重約1.2公斤,肉厚核薄,形質俱佳。這個品種産量高,且耐病蟲害,管理上可減少農藥的使用,果實加上套裝保護,更大大降低農藥的殘留。日偏西山,辭別六龜。在車上,蕭先生談興依舊。他告訴記者,這些年高雄縣一直致力於農業轉型,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從事經濟作物的生産、改良和銷售,六龜鄉的果品生産其實是高雄縣果品生産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高雄縣農民紛紛到大陸尋找投資農業、拓展市場的機會,許多農戶已經在大陸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

  如今,蕭先生擔任“高雄農業開發股份公司”總經理,在他主事下,高雄縣的許多特色果菜産品在大陸熱銷。蕭先生多次對記者表示:真沒想到大陸的市場那麼大,大陸對臺灣的農産品那麼歡迎。兩岸農業合作大有可為!吳亞明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