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解讀
 
 
迂迴的農業繁榮——展望農業産業化的無限前景

  時間:2006-06-15 10:40    來源:     
 
 


  什麼是農業産業化?目前學界説法不一。為避免射偏靶子,本文選擇一個最小的口徑,只討論農産品的深加工,我們仍能從中看到農業産業化的無限前景。

  看看周圍的世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儘管我們只需要最終的消費品,可只有很少的人在直接生産,而更多的人,都在做著生産前的準備工作,併為此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試想一下,如果原始人想吃魚,可以跳進水裏,直接用手去抓;對他們轆轆的饑腸來説,這是最有實質性意義的行為。可後來他們在捕魚之前,先要織網,不僅織網,而且曬網。再後來則要造船,這就需要先砍樹,還得事先製造砍樹的工具。魚打得多了,就晾曬起來,吃幹魚、熏魚。到現在,人們用魚製成各種食品,不計其數,甚至還把魚皮做成服裝,把魚骨製成藥品。

  最初一個簡單的用手抓魚的行為,被無限的“複雜化”了。對此,你可以做多種解釋,但無論怎麼説,歸總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往生産鏈條上不斷增加了新的環節,用薩繆爾森教授的話説,這叫生産的“迂迴性”。在我們的潛意識裏,“迂迴”總和“曲折”聯繫在一起,而曲折代表著不順利、代表著額外的消耗。可更令人驚奇的是,生産的迂迴曲折,卻帶給我們富足和繁榮,在它的鏈條上每增加一個環節,都構成了GDP的一部分。

  上面的“大道理”,其實能説明農産品深加工這個小問題。這裡不妨讓我們再算一筆賬:如果北方一位農民,賣100斤小麥能收入60元,但他如果加工成80斤麵粉,就能賣到70元,麥麩與加工費相抵,還能增收10元;把80斤麵粉再蒸成112斤饅頭,能賣100元,扣除費用,又能增值30多元。從賣小麥到賣饅頭,伴隨著生産鏈條的延伸,不僅增加了就業,而且創造了價值,農民得了實惠,居民得了方便。

  這筆賬,怎麼算怎麼有利。賣饅頭還只是個小買賣,要説農業産業化,最經典的例子恐怕還是法國的葡萄酒。比如法國漢斯市有一家葡萄酒廠,它的葡萄種植基地涉及1500多個家庭農場,一年賣酒2500多萬瓶,銷往世界各地,附加值因此而增加幾十倍、上百倍甚至更多;在地下30多米處,有一個酒窖,存酒9200多萬瓶,全長28公里。遊客可以乘小火車進去遊覽,年接待20萬人,門票收入400多萬法郎。

  農業是個特殊産業。旱了不行,澇了不行,蟲災病災也不行,這是自然風險。好不容易遇上個好年景,卻不一定能趕上好行情,這是市場風險。自然風險是老天爺的事,我們暫且按下不議。要説市場風險,各種産品都免不了,但農産品風險尤其大,因為它的需求較穩定,受價格的影響小。比如小麥1塊錢1斤,你能吃2個饅頭,等降到5毛錢1斤,你也不會撐破肚皮去吃3個。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説,這叫需求彈性小。一旦供給增加,需求保持相對穩定,價格自然會下跌不止。可延長了産業鏈,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比如用糧食做飼料,用飼料養螃蟹,需求彈性就大多了。螃蟹豐産,價格當然還會下跌,可價格一跌會刺激需求,反過來又會穩住價格。這樣一來,市場風險無疑會小一些。

  社會越發展,每人平均糧食消費量越大,但直接消費的糧食會減少。1960年代,守著一碗青菜湯,你可能要吃下三碗白米飯。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平常的日子,餐桌上都有蛋有肉,高興了再喝上兩瓶啤酒,米飯吃得就少多了。但是,肉、蛋、啤酒都得用糧食去轉化,而且得用更多的糧食去轉化。所以,農産品的鏈條必須向這裡延伸,否則,就越來越沒有市場。這可不是件可為可不為的事情,而是必須要走的一步。

  農業産業化像個“金娃娃”,只要經營得當,從頭到腳都有錢賺。但抱緊它並不容易,要把各個環節銜接起來,形成鏈條,得做很多的工作。説得專業一點,必須有一個健全、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家都知道,荷蘭的花卉産業世界聞名,但鮮花貴在一個“鮮”字,因而對營運體系的要求特別高,從培育、生産、分級、保鮮、包裝,到運輸和銷售,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造成毀滅性的損失。

  這一點,荷蘭人比誰都明白,他們的花卉拍賣和配送系統效率之高,堪稱世界之最。在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個阿斯梅爾花卉拍賣市場,每秒鐘能完成2筆以上的交易,而且完全用標準化的方式進行。光是玫瑰,就分成200多個品種,每個品種,又按顏色、等級、花期等分裝打捆,形成標準的規格。交易商無須到現場看貨,只需坐在交易大廳裏,根據報出的規格,按動電鈕就可以競價成交。後續的清算交割,完全由電腦處理,幾小時後,花卉就被裝上飛機,最遲到第二天,便擺到了世界各地的花店裏。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都得承認一個事實:農業的概念正在發生質的變化,轉基因技術和無土栽培技術的運用,極大地增加了它的資本、技術和知識含量。這將意味著什麼?現在我們還無法準確預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農業的鏈條將因此而延伸得更遠。眾所週知,沙子只是一種非常初級的建築材料,但人們注入了資金和技術,就從中提取出了硅(半導體材料),併發展出電腦晶片和Internet。想一想這段歷程,對未來農業産業化的前景,你還會有任何懷疑嗎?

  (作者王東京係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教授 電郵 wangdongjing@263.net)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