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是祖國大陸‘以人為本’發展思路的重要體現,在這項重大戰略的指引下,大陸的相關政策、資金必然會向農業和農村傾斜,這對於廣大投資大陸農業的臺商來説,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王建民表示,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的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各項事業,在農業生産方面也不單單指初級農産品的生産,而是涉及農産品的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一系列環節,這些都為臺商投資提供了可能。王建民説,在大陸一些地區,已經有“嗅覺”敏銳的臺商嘗試投資這些領域。
王建民分析説,大陸新農村建設中釋放出來的購買力將為臺商開拓農村市場提供機遇;在大陸農業提高科技含量的過程中,臺灣先進的農業技術將大有用武之地;在參與大陸農村交易市場、批發市場的建設過程中,臺商可充分利用在管理經驗、行銷渠道方面的優勢;在參與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臺商在資金、設備、機械方面都具有相當優勢。據有關方面測算,“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至少為3萬億元人民幣,僅此一項就可以為相關企業帶來5萬億到6萬億元的商機。
王建民説,臺灣在發展農業方面取得的經驗,對大陸正在實施的新農村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如在一些農業較發達的省份,可改變傳統農業的做法,借鑒臺灣的經驗,走品種、品質、品牌“三品農業”發展道路;大陸在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方面也可借鑒臺灣的成功經驗,改變目前水準低、衛生條件差、特色不突出的狀況等。同時,臺商在投資大陸農業的過程中也可以同大陸方面進行技術、管理、經驗方面的交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而實現雙贏的結果。
對於臺商投資大陸農業的整體佈局情況,王建民説,投資目前仍然集中在東部省份。其中福建是臺商農業投資最集中、最具規模的地區。目前福建已經擁有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和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試驗區,吸納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臺商農業投資項目。海南也是臺商投資大陸農業的重要省份,尤以水果種植最為成功,而且臺商對農業領域的投資高於其他産業的投資。臺商在山東的農業投資近年來增長迅速,投資以種植、水産品與畜産品及其加工為主,並出現不少龍頭企業。臺商在東北地區的農業領域中也廣泛佈局,主要利用這裡的糧食、大豆等農業原料發展畜牧業、飼料加工與食用油生産。另外,臺商在湖北、陜西、新疆等大陸中西部地區均有農業方面的投資,只是規模不大,投資較為分散。
據王建民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兩岸在農業領域就有了試探性的交流,而臺商較具規模地投資大陸農業則始於80年代末,並且在90年代中期形成了第一次高潮。在經歷了一段平穩發展期之後,尤其是去年大陸對臺灣部分水果實施零關稅後,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再度活躍起來。
對於兩岸在農業合作方面的潛力,王建民説,大陸土地遼闊,農業資源豐富,品種多,市場廣大,但農産品品質較低,競爭力相對較弱。臺灣的農業已經發展到精緻農業階段,有許多農業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在資金和農業技術人才方面也具有相當優勢,但卻面臨農産品成本高、農業産業結構不平衡、穀物雜糧嚴重不足等方面的問題,這就決定了兩岸農業合作的互補性強、潛力大、前景廣闊。
王建民認為,大陸農村地區極其廣闊,各地發展也很不平衡,許多臺商對其中的商機並不十分了解,需要大陸的相關部門和有關地區加強宣傳介紹,助臺商開拓大陸農村市場一臂之力。 來源:蕭山農村頻道
編輯:木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