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新農村建設
 
 
建設新農村大家談:新農村建設與集約用地

  時間:2006-06-28 11:37    來源:     
 
 


   建設新農村,重在改造,而不是另起爐灶。的確需要建一些公共設施,也不能“攤大餅”、“鋪攤子”,而要充分挖掘現有的土地潛力,合理規劃,精心設計,珍惜土地,珍惜人力財力,力求節儉務實。如何用科學發展觀統帥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重大課題,一定要認真研究,落在實處。──編 者


  “空心村”現象要引起重視

  “空心村”現象是新農村建設中必須面對的問題。據我們對湖北省首批小康市之一的宜城市的調查,“空心村”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認知有誤增加建房隨意性。一些農民覺得“土地是我的,怎麼建我說了算”。無論庭園菜地、自留地,還是承包田,想在哪兒建就在哪兒建。農民建新房不拆舊房的比例高達40%。

  公用設施缺乏促成農民外遷。由于不少道路沒有硬化,很多崗地村莊道路“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團糟”,平原村莊則是“晴天走路滿身灰,雨天走路半身泥”。由于大部分村莊沒有地下排水設施,雨水全靠地表自然排水,使得村內老房無法排澇,生活十分不便,只好搬到村外住。

  “挪窩”不“騰籠”造成農民多佔地。由于經濟發展,農民外遷後空出的房屋、宅基地,又無人繼承或回收。某鎮一個自然村5年前有381人,隨著農民外出打工或移居市區、小城鎮,如今實際只居住著78人。

  規劃管理滯後造成農民盲目建設。市級政府側重于抓城市建設,鄉鎮側重于抓集鎮建設,村莊建設實際上只有靠村民委員會來管。而絕大部分行政村,既無錢,又無技術人員,無力管理。有的農民說村莊建設是“市里不願管,鎮里無力管,村里無人管”。

  相關法規不完善影響管理效能。對農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轉,缺少制度規定和政策指導;對農村宅基地的閒置、拋荒也無相關法律條文來限制;對處罰多佔、超佔、亂佔土地,如何制定有償使用標準等尚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據。

  整治“空心村”,當務之急必須規范宅基地佔用標準,開展對宅基地佔用情況的大清查,對多佔宅基地者全部收回由集體管理。其次,按照合理布局、節約用地的原則,完善村莊建設規劃。其三,嚴格宅基地審批管理,對新批建農居按規定簽訂拆舊協議,以便按規劃實施舊村改造;對無證用地、多佔地、佔好地的,可以採取行政、法律和經濟手段,促使其盡快退出土地,對違反規劃的亂批亂建行為堅決予以制止。

                    湖北省宜城市建設局 楊明生 徐小玲


  建設新農村要依法用地

  當前,要避免在新農村建設中違法違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

  一方面,要科學規劃建設用地。農民翻建、新建住房,要利用原來的宅基地或向中心村、集鎮區集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盡量在村莊、集鎮用地內部進行;道路交通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應立足于改造、擴建原有設施,減少對耕地等農用地的佔用。

  另一方面,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相關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項目的預審和全程監督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公開新農村建設用地公開制度,公開用地計劃,公開用地信息,公開集體決策,規范新農村建設用地行為。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責任追究、定期檢查、舉報電話受理及重大問題報告監督制度。通過對新農村建設用地行為的監督,嚴把土地供應閘門,保護基本農田,支持新農村建設。

                       湖南省澧縣人大辦公室 胡愛軍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