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新農村建設
 
 
廣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給農民實惠

  時間:2006-04-28 13:23    來源:     
 
 

    3月17日—18日,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第三次研討會在廣東省湛江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部分課題組首席專家和主要成員、全國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負責同志和專家學者、部分省區市宣傳部負責同志和實際工作部門的同志、有關高校的專家
學者等一百多人。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小丹出席會議並發言。會議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重點難點及對策思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實地考察了湛江市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情況。

    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最迫切實際問題

    會議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集中體現,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對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做好“三農”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會議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牢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協調推進農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要注重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注重實效,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使新農村建設帶給農民實惠、受到農民擁護,扎實穩步地向前推進。

    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會議提出,廣泛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研究和宣傳是當前理論界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組織、優化和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強對全局性、前瞻性、戰略型的重大課題的研究,及時、全面地認識和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情況新特點,為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朱小丹在研討會上介紹了廣東省近幾年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情況。一是跳出“三農”論“三農”,以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作為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二是以關心農村困難群體為重點,千方百計解決好農民“一保五難”等切身利益問題;三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大力推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四是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五是實施固本強基工程,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

    朱小丹指出,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既需要堅韌不拔的實踐探索,又需要與時俱進的理論思考。廣東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重大的轉型期,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要求我們把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研究作為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要內容,作為科學發展觀研究的重大專題,充分發揮廣東省廣大理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總結和提煉實踐經驗,深化對新農村建設規律的認識,力爭取得高質量的理論研究成果,為廣東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支持和思想保證。(記者關家玉)

 來源: 廣州日報

編輯:木樨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